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点评河北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12 14:5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去年夏天,正值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如火如荼之时,笔者曾应省会某国企之邀,带着摄像人员来到新乐某村,为这家国企定点帮扶的村子拍摄相关资料片。我们去的时候,帮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企业抽调了包括董事长、副总经理在内一干精兵强将驻扎村里,全力以赴地工作着。当时村子的面貌,除了用“脏乱差”来形容,实在找不到别的词句。街道杂草丛生,水塘里垃圾如山,农民吃的浅水井混浊不堪……半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再次前往,但据说当地的村容村貌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我们前往该村时,企业的帮扶人员住在村里简陋的房子里,使用企业的资金,冒着酷暑规划设计,继而夜以继日平整街道、清理垃圾、拆除危房、钻打机井,他们吃住自理,绝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其工作作风和成效,受到了村民和干部的赞赏和肯定。

  从全省来看,据相关报道,去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趟出了一条综合整治、配套改造、整体提升、科学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但据笔者观察,这样的改造提升行动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使用的都是企业的资金,当地的配套资金几乎没有。设问:企业不可能不断输血,企业完成了帮扶任务,成果如何保持?如果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和力量的持续投入,已经改观了的村容村貌很有可能反弹。更为重要的是,仅靠外部输血,当地却无心、无力进行造血机制的打造,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何以为继?

  二是当地与帮扶者的关系。笔者的感觉,提升改造农村面貌,有外部人财物的投入,村子里的干群当然高兴,但在具体事宜上,村子里的配合工作尚需加大力度。据说,有的村子完全依赖帮扶者的力量,村子少量出工可以,然而一旦涉及资金投入,村子却面露难色。比如,垃圾外运,这样简单的工作因为涉及到车辆的使用,双方就会出现“扯皮”现象。

  三是帮扶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所到的村子,除了省会那家国企外,还有当地一家企业。与前者相比,后者似乎积极性不高,人员、资金长期不到位,千钧重担都压给了那家国企。这种情况谁来协调?哪个部门进行掌控?

  四是短期帮扶与改造提升农民意识的关系。这一点尤为重要。既然是帮扶,一定是短期行为。帮扶结束后,改变后的村容村貌到底能维持多久?这里就涉及到农民的意识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笔者认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精髓和要旨,应该是对农民的教育问题,是对农民意识的改造和提升问题。这项活动应该先从农民精神状态的改造提升入手,以树立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为开篇,这样才能由里及外地改造提升农村面貌,真正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改变村容村貌。

  在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动员会上,明确了今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到了“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笔者以为,“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提的好,软件先行,硬件建设才能有根基,才能持久。如此,方能“构建起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县、美丽乡村整体创建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样板户整体发力、异彩纷呈的格局。”(高越)

关键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