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文体娱乐

被“控制”的中国电影观众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25 10:3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私人订制》一上映即遭遇《小时代》、《富春山居图》曾遭遇的尴尬境况:票房极好而口碑很差。

  票房是硬道理,在市场经济下票房一般代表了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有天然的正确性。电影本来就是为观众而拍摄,既然有大批观众舍得花钱为之买单,就说明这是一部好电影。但偏偏市场上又总是出现类似于《私人订制》这种口碑很差的分裂情况,问题出在哪儿呢?

  事实是,如果仔细观察或许会发现,导致《私人订制》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先说观众的原因,中国的电影观众正处在一个新娱乐时代的交叉路口上,存在几股巨大的新力量把他们向电影院吸引,而形成强烈的、有时候是非理性的消费。这股力量之一是电影市场的井喷以及观影习惯的形成,使得“看电影”在一些特定时间段成为一种类似刚性的娱乐需求,比如周末、假期、光棍节、情人节、圣诞节等,年轻人消费的往往是“看电影”本身而非情节质量,这是一部分非理性票房。

  这种“非理性”已经不能用观众欣赏水平低来解释,因为在盗版的熏陶下,作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影迷群体,中国观众更容易接触到全球的好电影,他们的眼界一定不窄,他们只是“不在乎内容”而已。消费者被“话题”所控制,非理性的一面被鼓动,被放大,在互联网时代,类似的情况不止发生在电影市场上。再烂的电影,只要有财大气粗的片方,就能在院线获得“高排片率”,而财大气粗的片方与演员阵容同时又有超强的“话题垄断”能力,这等于从影院和社交两个维度控制了观众的选择,使烂片的暴利也得以保障。(原载12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信海光)

关键词:私人订制,票房,口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