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拥挤即涨价”的傲慢与偏见
无论何时、无论多远距离,花2元就可以坐遍北京地铁,这种局面未来将会改变。日前,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北京市市人大代表宁滨认为,考虑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需求,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改革方案应以现实为基础,实行按里程计价方式,相应票价水平可以比照广州与上海的水平来确定。综合考量北京目前基本票价水平,可以考虑以2元作为起步价。6站以后,可以根据一定的距离进行加价,最高票价为10元或8元。(12月15日《新京报》) 涨价总是天然使人反感。在全国各地一片公用事业的涨价声中,北京市政府准备施行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或许并不令人莫名惊诧。但在具体负责价格制定的北京市发改委都未对此表态的情形下,一位人大代表急匆匆地提出最高可达10元的具体涨价方案,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意外”。按照宁滨代表的说法,北京地铁票价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而地铁财政补贴需求不断扩大会给地铁运营安全带来较大影响。我们当然承认人大代表有着自由建言的权利,但闻拥挤即涨价却显然隐含着某种傲慢与偏见。 其实并不仅仅是宁滨代表,2010年初,北京市政协委员陈杰就曾建议早晚高峰时段地铁单程票价涨至五六元。他的理由也是北京市地铁运行的拥挤现状。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8日,北京地铁路网客运量已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再创新高,并成为常态。地铁客流量潮汐性是地铁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早晚两小时的运送量是当天客流量的40%,最拥挤。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孙宁对此同样表示,高峰时段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踩踏等。而拥挤的车厢内如果发生意外事件,伤害面也会较大,逃生也会受到影响。地铁拥挤可能是每个大城市都要面对的问题,不过无论如何,它都无法构成地铁涨价的坚定理由。 一个可以想象的结果是,即便是北京地铁实行分段计价,最高票价达到10元或8元,它也无法有力缓解当前拥挤的事实。道理很简单,北京早晚高峰时段的出行人群多为上下班族,也可以称其为刚需族。既然是刚需,就意味着他们对地铁出行具有强大的依赖性———试问,在面积巨大的北京城中,还有哪一种出行方式比地铁更便捷?显然,涨价已成为对普通出行者的沉重负担。“闻拥挤即涨价”的傲慢与偏见正在于:它在重提地铁安全的不可或缺,却恰恰忘记了拥挤人群的真正所由何来。对此一些交通专家早就指出,北京市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不论是金融、商业,包括政府单位多集中于这一区域,而居住区则多集中于城市外围,这就形成了这种潮汐式的巨大交通流量。如果此种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状况不加以改变,纵然地铁票价再高再细化地分段计费,它也无法从根本上让早晚的出行高峰期得以消失。当然,城市规划的着力会是一个长期与逐渐改变的过程,但这并不代表地铁公司方面就毫无作为。 迄今为止,国内只有北京地铁采取2元票价的一票制,各地起步价2元、3元不等,封顶价5元到10元不等。全国最低的北京地铁票价,原本可以成为一段佳话,成为一座城市在民生方面的样本式眷顾。诚然,要维系地铁的低票价需要公共财力的大力投入,而这恰是人大代表需要向政府建言的。不提加大财政投入只以拥挤为借口要求涨价,这是一次失败的人大代表发言,也是一个失去了人情味的地铁涨价借口。(王聃) |
关键词:北京,城市轨道,票价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