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报纸上说的和实际执行的不一样?
●汪金友 河北省公安厅近日召开了简化户籍措施会议,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士良再三要求,各级治安部门要强化窗口单位的日常管理,建立首接事项登记,实行一次性告知和服务承诺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于办证的时限要有明示,决不让群众跑第三趟。这些消息,都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并得到广泛的好评。 但这个省邢台市内丘县南赛乡的农民张增仁夫妇,到当地派出所办户口的时候,却发现和报纸上说的完全不一样。张增仁夫妇均为1952年出生。而1997年派出所换户口本时,夫妇二人的年龄均被错写成1962年。而在同一个户口簿上,他们儿子的出生年月是1974年。为此,16年来张增仁夫妇多次爬过山路去找派出所。最近的一次,是省公安厅开过简化户籍措施会议以后。当着记者的面,张增仁问派出所的人自家的户口为什么会弄错,人家说不知道;又问需要什么手续能够改过来,人家仍然说不知道;再问什么时候给答复,人家还是说不知道。于是张增仁纳闷:“为啥报纸上说的和实际执行的不一样?”(10月20日《燕赵都市报》) 是啊,为啥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样?报纸上说“要表明身份”,实际却不表明身份:报纸上说“要首接登记”,实际却不登记;报纸上说“要一次性告知”,实际却不告知;报纸上说“做到公开透明”,实际却不公开透明;报纸上说“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实际却不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报纸上说“决不让群众跑第三趟”,实际却跑四趟五趟也办不了;报纸上说“要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实际却没有人去追究责任。 如果把各地近几年的报纸都搬出来,逐版逐篇地核对,看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领导,都在上边说过什么样的话,立过什么样的制度,做过什么样的承诺,下过什么样的保证。然后再逐个去问到这些部门办过事的老百姓,看他们的“执行率”、“落实率”、“言行合一率”又有多少? 利用报纸和其它媒体,确实可以起到宣传成绩、展示形象、标榜自我和引导舆论的作用。但如果说的多,做的少,说的好,做的差,上边说的天花乱坠,下边做的一塌糊涂,嘴上说的温暖如火,实际做的冷漠似冰,那很快就会被人们发现,原来你那些说,都是做样子的。但你糊弄了上边,却糊弄不了下边。因为你那张冷脸和那种拖功,老百姓不仅是亲眼看到,而且是深受其害的。 更让人难解的是,张增仁夫妇的户口年龄问题,本身就是管理者的错。在老本换新本的时候,你自己不小心,把“1952”写成了“1962”。反过来,却咬着牙根子说改不了。你的屁股再大,也不能这样压人。自己有病,让别人吃药;自己有错,让群众白跑。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如果不为老百姓办事,那人民养你干什么?想那张增仁夫妇,也着实可怜。已经过了60岁,却因为户口问题,领不到每月60元的养老金。 张增仁夫妇的冤屈上了报纸,估计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但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怪症”,越来越多的管理部门,不怕下边而怕上边,不怕群众而怕报纸。找一百次不解决,一千人找不解决,而媒体一曝光,马上就解决。媒体逮到谁,活该谁倒霉。 谁都知道,无论“制度性冷漠”还是“官僚性不作为”,目前都是各级管理部门非常普遍也非常严重的问题。要根除这些麻木的神经、迟钝的手脚和贪婪的心灵,必须拿出一网打尽的利器。内部护短,不曝不动,就只会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 |
关键词:简化户籍,公开透明,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