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善行河北”立得住、叫得响、常态化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中国传统善行文化为价值资源和活动载体,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道德诉求入手,催生为善观念,引领行善实践。这一活动的实质在于依托传统善行文化,从道德实践入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感知善行文化,注重善意引领,使“善行河北”活动立得住。“善行河北”活动以“善行”作为主题,一方面是因为善行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根基,另一方面是因为河北具有深厚的善行文化底蕴。 “善行河北”活动立得住,是指这一活动能够被群众认同、接受。首先,要让群众感知到善,明确善的评价标准。为此,活动开展之初,省委、省政府在善意引领上做足功课,通过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引导人们在公共交往中乐于助人,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在职业活动中敬业奉献,在家庭生活中孝老敬老。其次,要让群众触摸到善。“善行河北”活动中涌现出的道德模范,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道德楷模的感召下,大家从自我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从而使“善行河北”活动立得住。 践行善行文化,回应民生诉求,使“善行河北”活动叫得响。“善行河北”,意在善、重在行。善行文化是思想与行为、认识与实践、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在知与行之间,善行文化强调知善是前提,行善是关键,不仅要将善“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 “善行河北”活动叫得响,是指这一活动有感召力,能够形成全民参与的大合唱。首先,群众是活动的主体,必须针对群众诉求解决问题。目前,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三个领域存在的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等问题,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其次,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活动,传播善行文化,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这样可使群众对善行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更加认同善,积极践行善,进而使这一活动叫得响。 依托善行文化,提高文化自觉,使“善行河北”活动常态化。“世界上所有资源都可能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文化的积淀,功非一日,需要数代人的传承与坚持。 “善行河北”活动常态化是指这一活动趋于日常的状态,经常化、固定化。首先,唯有当善行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善行义举发乎其内而形乎其外,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追求,“善行河北”才能在思想上扎根,在行动上体现,也才能常态化。其次,“善行河北”活动的常态化,仅靠宣传和表彰是不够的,还要有制度保障,建立起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善行文化一方面为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另一方面,道德、行为规范等精神层面的无形制度,对群众参与机制、社会联动机制、考核机制等有形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起着引导和规范作用,完善的机制能够降低行善成本,激发群众持久行善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善行河北”活动实现常态化。(褚江丽,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
关键词:善行河北,文化,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