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西方的“三争文明”与中国的“三和文明”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04 08:5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西方霸权话语全球化和妖魔化中国的问题愈演愈烈,西方当代文化推行自我的方式,概而言之是“三片文明”和“三争文明”:一是大片,我们的视觉趣味深受美国影响——往往非大片不看;二是薯片,青年一代大多吃薯片长大,虽然明知道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但照吃不误;三是芯片,windowns系统深藏奥秘,只要人们上网,美国情报系统出于需要,就可以通过特殊技术把电脑里有关材料复制走(“棱镜门”即最新例证)。大片控制了我们的视觉娱乐,薯片控制了我们的胃,芯片则控制了我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性。

  作为日益崛起的大国,中国有什么可以跟西方相抗衡的不断全球化的力量?又有什么样的反控制的文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安全措施呢?

  西方的“三争文明”认为:人我之间是竞争,群体之间是斗争,国际之争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主要是西方国家发动的,落后挨打、弱肉强食——东方国家今天已经在西方推行的“丛林法则”中学会了这些。西方现代殖民主义发展史,伴随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西班牙对中美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6世纪,英国对澳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8世纪,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发生在19世纪,纳粹德国对犹太和波兰人的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

  在现代之前,全世界约有20多种文明,现在只剩下不到10种。西方武力的扩张连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文明的消亡不断加速,其中,现代工业文明倾轧和大规模战争的人为因素祸害极大。西方的现代文明承诺人类走向共同富裕,但事实上全球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公正难以落实。有资料表明:全球有10亿人每日靠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世界上挣扎,另有15亿人依靠1到2美元艰难度日。现代世界的两极分化导致大批失业者、难民,穷人与现代文明繁荣似乎无关。

  这种现代性对全球文明的霸权主义诉求,导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扩张。为什么近年来美洲、欧洲和亚洲诸国对中国都不够友好呢?为什么在中国走向富强和自主的时代,西方对科学、民主的诉求,变成了对中国的政治仇视和文化对抗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确实是真正崛起了!于是,西方冷战思维的幽灵重新作怪,认为国家间非友即敌。

  中国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三和文明”——在家庭是和睦,在群体社会中是和谐,在国际间是和平。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格局中还不够强势,所以“三和文明”的声音,不仅没有被放大成为国际的声音,反而成为中国落后、僵化、保守的例证,进而成为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理由。

  有相当西化色彩的当代中国文化,既不是纯粹的美国消费主义文化,也不是欧洲式的贵族古典文化,更不是中国传统“依仁游艺”的人本文化,而在变成不中多面的杂糅文化。这一后殖民话语的“文化中断”,将使国人文化认同与文化寻根成为问题纠结之所。全盘西化者的文化巨型想象有着这样的图景:“全盘西化”似乎成为东方的未来图景,有极端者甚至曾提出要改汉字为拼音、奉基督教为国教,从而无差别地与世界“接轨”。在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失败主义的心态下,中国的国内问题被西方看得过于严重。

  中国的文化安全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安全紧密联系。在西方“三争文明”的主导下,诸如朝核问题、东海局势、台湾问题、南沙群岛纠纷、克什米尔问题、伊核问题、巴以争端等,都成为从亚欧大陆的亚洲部分引发的突出的国际问题。中国文化不应再亦步亦趋地追逐西方潮流,必须扬弃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的低俗性和虚无性。

  撒切尔夫人生前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用来推进自己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术,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看中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即使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中国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但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提醒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爆发,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

  如果说过去一直是西方在影响着中国,那么从现在开始,中国应向海外向西方强力介绍中国文化,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这样,世界才会认识到:经过汰变的中国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扩张性文化,不是持“中国威胁论”者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有深刻历史感和与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书画、琴韵、茶艺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博爱文化。(王岳川)

关键词:西方,当代文化,文明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