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死者的亲属逼得如此警惕?
前天,男青年池某玩水时溺水失踪,昨天记者见到了池某的几名同学,“我们陪着打捞队在湖边守候了一晚上,昨天凌晨4点40分池某被打捞上来,我们与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联系,打了56个电话,可对方就是不相信。”(7月2日《武汉晚报》) 死者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之所以呼叫不来,是因为害怕被骗。而以死者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高度警惕,害怕被骗的心理,如果在电话里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别说打了56个电话,就是打560个电话,估计也不会相信。 其实,“56个电话”并非什么“天方夜谭”,把它放在社会信任度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看,实属一种必然。今年一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蓝皮书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出现了人际间不信任扩大化、群体间不信任加深等新的特点。 无疑,“打56个电话,竟然叫不来死者的亲属”不但印证了中国社科院的论断,也再次重重敲响了社会信任度下滑的警钟。相信,很多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已处于一个互不相信,互不信任的时代。不论是父母谆谆教导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是担心被诬陷而不敢做好事,抑或者害怕被骗而不敢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在层出不穷的此类新闻背后,无不证明,人人防备时代的来临。 电话短信诈骗、各类中奖骗术、街头骗术、传销、“碰瓷”……当骗术猖狂的让人防不胜防、当连熟人、朋友、亲人都敢骗的时候,高筑起“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防线也实属被逼无奈;而当社会特权横行,贪官污吏、官商勾结数不胜数,做坏事,坑蒙拐骗的人反而吃香的喝辣的,谁能说把自己包裹在防备的“大衣”里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和无声的抗议呢? 所以说,“打了56个电话,竟然叫不来死者的亲属”,我们绝不能怪死者的亲属太谨慎警惕。在一个“一招不慎,随时被骗”的风险社会里,谁不想谨慎警惕一点?而这种社会心态的蔓延,却需要社会管理者进行深刻地反思。毕竟,相信与信任是繁荣和谐的基石,而互不相信,互不信任又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硬伤”。(叶建明) |
关键词:亲属,死者,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