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风险管理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一方面,政府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开放性战略的整体部署;另一方面,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中资银行海外发展既遭遇挑战,又面临机遇。 挑战之一是国际监管环境更加复杂。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委员会推出《巴塞尔协议Ⅲ》以强化对银行业监管,全球层面的金融机构恢复与处置机制改革也正全面推进。 二是基于国家层面的监管环境更加复杂,例如,美国和英国都出台了相关监管规定以加强对外资银行在本国经营的监管。这些针对银行业监管的改革将对银行海外业务的扩张产生重要影响,银行国际化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监管环境的变化。此外,随着银行国际化进入高级阶段,金融市场产品和规则的复杂性对国际化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未来,银行海外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素质,他们需要对复杂金融产品、交易结构设计和法律规则等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能将母行文化融入业务实践。 三是银行业务模式单一。国内业务多元化是银行进行海外业务创新的基础。但是,由于过去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不够发达,中资银行缺乏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相关经验和资源,国内融资结构单一掣肘银行海外业务创新。 近年来,中资银行国际化面临多重机遇。首先,中资企业“走出去”提速。随着中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中资企业对银行提出了多元化、综合性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这夯实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客户基础。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人民币相关业务创新活跃。 再次,海外市场环境变化。危机后,大型欧美银行纷纷“去杠杆”,西方国家降低对外国银行的准入门槛,这给我国资金实力较强的银行留下海外扩张的机会。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互动日益增多,外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经验成为中资银行的重要借鉴。 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是中资银行在当前国际化转折期的主旋律,中资银行应从两方面着力应对。第一,立足于国内业务,练好自身基本功。中资银行国际化需要破解海外业务模式单一的难题,而进行海外业务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内业务多元化。 如今,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初见成效,债务资本市场大发展,债务融资工具存量已经突破5万亿元,市场结构更加优化,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好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自身海外业务创新积累经验和资源。同时,我国也要进一步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为中资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银行还需加强和完善自身内部治理及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国际监管环境日益复杂的挑战。 第二,顺应开放性战略,加强本土化发展。中资银行全球化布局应着眼于中资企业“走出去”、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开放性战略,顺势而为。 在开放性战略的大框架内,中资银行国际化应采取“追随客户”策略,为中资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分散市场风险。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中资银行应加强人民币相关产品创新,在国际化发展中把握主动权。在东道国市场上,中资银行应致力于提高本土化经营水平,完善与当地银行的人才交流机制,根据国际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人才配置。(作者单位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
关键词:中资银行,国际化,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