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中国游客何时不再是“会走路的钱包”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3 08:2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今,在美国商家眼里,中国游客是最受欢迎的,他们怀揣鼓鼓的钱包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慷慨解囊消费。据美国旅游业官方最新数据,中国游客在美人均消费达7000美元,在所有海外游客中排名第一。美国旅游协会主席罗杰•道称,中国游客是“会走路的钱包”,每个人最后都是拉着装满美国货的行李箱回中国。(6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欧洲人说,谢谢中国。美国人说,中国游客是“会走路的钱包”。尽管说法不同,但面对这些“会走路的钱包”,没有哪一个国家或者商家会摇头说不。因为只有这些“会走路的钱包”来了,他们的钱包才会鼓起来。根据全球最大退税机构GlobalBlue2012年全球旅游者消费数据,2012年中国游客海外消费额仍然蝉联全球第一,且拉大了与第二名的差距,占全球游客海外消费比例的24%,比2011年上升4%。这些可都是“会走路的钱包”们的功劳。

  无论是在欧洲的疯狂扫街,还是在美洲的慷慨解囊,中国“会走路的钱包”们牺牲了自己的财富,繁荣了世界的旅游经济,这是怎样的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啊?“会走路的钱包”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中国游客有钱而且敢花钱。另一方面则说明中国游客的来去匆匆。这些“会走路的钱包”绝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在沙滩上躺一个礼拜。

  对于中国游客,不少国家其实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中国游客钱包里的钱,恨的是中国游客的低素质。一方面,中国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强大的消费能力,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游客的大吵大闹、随地吐痰、乱刻乱画影响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安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走路的钱包”这个定位其实是带有贬义的,因为人家海外只是看中了你的钱包角色,而忽视了你的游客角色。

  中国游客成为“会走路的钱包”,当然说明了国人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成为“会走路的钱包”的并非只有中国游客。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人就是“会走路的钱包”。当时日本人疯狂地追随海外奢侈品,米兰、伦敦和纽约的奢侈品商店里到处都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挑选着最昂贵的商品。而今天的日本游客已经告别了这种集体无意识,旅游消费回归了理性。绕有意味的是,我们的疯狂才刚刚开始。

  旅游是一种休闲文化,而非扫街购物。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会走路的钱包”这样一个非常滑稽但很形象的角色。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游客是“会走路的钱包”,可在我们自己人看来,何尝不是“会走路的钱包”呢?当旅游成为单纯的购物,抑或是一种炫耀,这其实是对旅游本意的偏离。财富的增长并不会带来素质的必然提升,中国游客的疯狂扫街,大把花钱,其实就是典型的“暴发户”形象。我们所谓的中产阶级其实不过是刚刚脱贫致富的劳苦大众。不知道那些在海外自以为是“大爷”的中国游客,知道自己原来只是“会走路的钱包”,那种幸福感与满足感还能留下多少?

  “会走路的钱包”绝非赞美,而是充满了鄙夷。

  文/关东客

关键词:中国游客,旅游,人均消费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