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点评河北

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致富能力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22 14:5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薛泽通

  党的十八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笔者认为,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致富能力至关重要。

  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居民就业、促进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盐山县这些年大力扶植具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管道装备制造业,不仅使这一产业成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而且解决了8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实践证明,发挥特色产业对脱贫的关键性作用,一是要存量上调优调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增量上做大做强,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上项目,通过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推进城镇化,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要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发挥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形成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良性发展状态,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

  发展多门类多层次的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脱贫致富的基础。就县域而言,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基础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尽快改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一手抓职业教育培训。根据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增强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多门类多层次的教育培训。

  建立社会化扶贫服务体系与机制,实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全面帮扶。一是基础设施扶贫。加大对农村水、电、路、桥、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重点解决好贫困农民的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等问题。二是公共产品扶贫。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机制。三是农业产业化扶贫。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带动和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协会。四是村企共建扶贫。一方面,积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与贫困村结好对子,形成长效帮扶机制;一方面,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共兴模式。五是科技扶贫。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行县乡农技干部包村联户、科技特派员、院(校)县共建等模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本领。六是金融扶贫。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支农金融产品,解决农民信贷难的问题。七是对口扶贫。加强与中央和省、市帮扶单位的联系,落实好县直部门对口帮扶贫困村制度,建立稳定的帮扶机制。

  (作者系中共盐山县委书记)

关键词:贫困地区,致富,小康社会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