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湖与造湖,GDP冲动下的两种棋局
为了造占地5000亩的人工大湖,在河南信阳淮滨县“走读淮河”项目工地,几十辆推土机轰鸣着,灿黄的油菜花被推土机肆意蹂躏。一些村民站在路边,望着自家的庄稼被毁,只能在口头上和乡亲们交换彼此愤怒的心情。(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有些事情真让人纳闷,按淮滨县政府信息网介绍,淮滨县有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境内较大湖泊有6处。在一个县级区域里,有这样的水资源优势,是很多地方望尘莫及的。在这样的资源优势下,一个连座桥都“造不起”的国家级贫困县,却要投巨资征地造湖,且不说钱从何来,有这个必要吗? 在当地政府领导眼里,十分的必要。据新闻介绍,这个“走读淮河”项目被称为信阳市十大重点旅游项目,是为了“将千里淮河浓缩在淮滨,打造集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休闲与观光、商业开发与生态居住功能于一体的淮河文化集中展示地和淮河文化产业集聚区”。看看,多么“文化”多么“光鲜”的长远设计,但从这样的设计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其背后的政绩与GDP冲动。 与占地造湖相反是耗费巨资大势填湖。据《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武汉内环最大湖泊沙湖不断被填湖、蚕食,湖边盖起了大量的商品住宅,从以前上万亩的“水晶湖”,缩减到如今119亩的“城市之泪”。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一些市县。成都堰湖大观堰三分之二已经被楼房填埋,命悬一线;大连泉水湿地两三年时间减少了4平方公里;被称为“中国湖城”的鄱阳县,城边总面积1300亩的球场湖、墨湖早已圈进房地产商的利益版图…… 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之一,许多城市的湿地和滨湖地区成了房地产商投资开发的热土。在这样的语境下,填湖与造湖之间,看似截然相反的两个举措,结果都有殊途同归之味:让越来越多的楼盘“团结”在湖泊周围。进一步说,填湖与造湖,只不过是下了一盘看上去内容不同的棋局,而背后却是相同的利益驱动,为了拉升房地产开发,拉动地方经济,可谓是:填湖也GDP,造湖也GDP。 湖之于城市,根本的价值在于它是风景,是生态环境。填湖是煞风景的事,是无知之举,以GDP为目的的造湖,同样是盲动。(张绪才) |
关键词:人工大湖,走读淮河,淮滨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