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紧日子应该“紧”在哪里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22 15:5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汪金友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他还提出:“我们也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3月18日《人民日报》)

  听了这些话,很多人都感觉眼前一亮。作为新一届政府的总理,一上任就明确表态,政府能不能过“紧日子”,是人民能不能过“好日子”的前提和条件。而且公开宣布“约法三章”,或者“一律不得”,或者“只减不增”。让人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勇气,也看到了好日子的前景和希望。

  但政府的紧日子,究竟应该从哪里着手?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效果?是不是过了紧日子,又该由谁来判定?还都是未知数。尤其是对于一些过惯了“松日子”的官员,突然让他们过紧日子,会不会很不习惯?会不会表面过紧日子,暗中仍然过“松日子”?所以说,过紧日子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具体而有效的行动。

  紧日子紧在思想认识。很多的问题,往往都是上边认识到了,下边却认识不到。上边说“非常重要”,下边却感觉“不很重要”;上边要求“一定办到”,下边却“不一定办到”。对于政府过紧日子的问题,近日也有一些机关干部,认为“不可能办到”。他们说,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财政收入越来越多,政府压力越来越大,活动经费怎么能越来越少?这也说明,能不能过紧日子,关键不是花钱多少的问题,而是思想认识问题。只有心里装着人民,把百姓当做自己的主人,日子才能过的紧缩和谨慎。

  紧日子紧在有令必行。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各级地方政府能不能跟进。每次上边的规定和要求下来,都会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自以为“山高皇帝远”和“夜静人不知”,而依然我行我素。而且不管我们撒了多少网,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依然享受着由公款铺垫的快乐生活。要真的过紧日子,就必须堵塞各种各样的漏洞。现在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有多少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在过紧日子,而是还有多少人仍然在过“松日子”。哪怕只是百分之几的人逍遥在紧日子之外,这项号召也等于没有落实。

  紧日子紧在改进作风。有三种原因,最容易造成“松日子”。一是“造势”。过去我们很多的钱,都是为“造势”花的。有的是造给上边看,有的是造给下边看,有的是造给外边看。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样的场景,纯属是“烧钱”。二是“图懒”。最省力的工作方法,就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越开越大,文越发越多,虽然加大了政府工作的成本,但却收效甚微。三是“享乐”。有一些人,办公室装修的像宾馆一样,坐的车子像安乐窝一样,学习考察像旅游一样,公务接待像休闲娱乐一样。而且觉得这一切,都是“工作需要”。不转变作风,过紧日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李克强总理表示,“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上边做给下边看,下边又该怎么办?我们期待各地各级的一把手们,都能率先垂范,先从自己紧起。我们也相信,过紧日子的号召,会像一场春风,把中国大地吹的更加生机勃勃,风光无限。

关键词:紧日子,总理,答记者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