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改革破局当取决于最大公约数
公积金制度已经走过10多年路程。近几年,因其缴存覆盖面、提取门槛等问题,民众要求修改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事实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改已历时数年,至今仍未完成草案稿。专家透露,目前住建部正研究公积金改革,“相关条例修改缓慢源于利益博弈。”(《新京报》6月18日) 公积金改革的共识已然过河,然而其行动依然处于摸石头阶段———尽管相关部门于2011年和2012年两次作出草案完成承诺,并限定了节点,不过最后都以“爽约”收场,以至于最新的提法是“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尽快上报国务院法制办”。这意味着,外界的期待依然将处于遥遥无期之中,在利益的博弈之下,相关条例修改依然难以破题。 时下的住房公积金政策执行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缴存比例不规范、缴存额差距大,分配不公;二是使用率不高,资金沉淀率高;三是覆盖面窄,受惠人数少。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着缺陷,表现为“房委会决策”流于形式,财政、银行监督形同虚设,住房资金和公积金混同使用和挪用,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区域间不可流通……由于住房公积金本身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低,再加上严重的制度性不公,随着住房公积金存在问题的逐渐曝光,要求对住房公积金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 与收入分配改革一样,公积金改革涉及到各方的利益,特别是现有的模式下形成了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同时还涉及到企业利益、部门利益和财政投入等多种因素,所以尽管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如何实现破题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动力引擎。当然,与其他啃硬骨头的深水区改革一样,公积金改革破局关键看有无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公积金改革若不能做到一蹴而就,渐进式却是可以实现的策略,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转变,若能在技术层面进行调整,不失为当下明智的选择,也是对公众利益诉求的积极回应。比如从现实情况看,除了扩大覆盖面,改变存缴比例之外,还可以从加强管理,提高贷款限额,简化贷款手续,丰富使用范围,实现全民联网等方面入手,在不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之下,实现服务和使用效率的提升,让公积金不沉淀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囿于公积金存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多地已然放宽公积金提取,一些地方除了降低使用门槛,还规定可以用于缴纳物业费、看病、交学费。这些做法其实已经突破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在改革只是时间问题的情况下,通过立法的形式,更快实现改革的顶层设计,就需要寻求最大的利益公约数,一方面要真正将公众的利益和整体的诉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从争议最少的地方改起,比如放宽公积金的提取,增加其使用的范围等。若非如此,改革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正在研究”就会成为无所作为的万能挡箭牌。公积金改革破局当取决于最大公约数,这同样是其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堂吉伟德) |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改革,利益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