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两个透明”压住地方“冲动”
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的,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或处分,已离任的也要追责。(12月10日《新京报》) 地方政府被债务逼到“死胡同”,归根到底是走了大搞“政绩工程”这条歪路。以往考核片面注重GDP,导致一个地方在谋划发展时,必然要搞大的工程建设,光靠政府的钱肯定不够,这时只能伸手借钱。当引进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债务的漏洞也就越来越大。所以,现在提出将地方债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一方面说明地方债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必须及时遏制住这种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尽快找到一种方式去补救盲目发债造成的种种“恶果”。然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封死地方发债这条路,而是通过“两个透明”从源头疏导,让地方发债不再盲目,不再“冲动”。 一个透明是干部绩效考核指标透明。干部绩效考核指标首先要明确一种导向:让弄虚作假吃亏,让埋头苦干受益;让短期突击受罚,让长远发展受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完完全全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而不仅仅是在内部公开、向干部透明。绩效考核包括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如何制定的,接下来要如何运用实行都要说明白。为了实现绩效考核指标的透明,领导干部必然会在规划建设上“三思而后行”,从而也就减少了政府盲目建设的机会。 另一个透明是政府权力运行透明。政府把地方财政收入用于当地的工程建设,理所当然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收益。然而,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政府自身的形象“贴金”还是真正的为民务实还有待考证。与此同时,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意味着老百姓才是主人,他们有权知道建设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政府用了多少钱干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划不划算,值不值得,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让权力真正实现了在阳光下运行,地方政府才不敢冒出冲动的念头。 总之,实现“两个透明”,是落实政绩考核改革的需要。只有把“两个透明”做到位,才能把空谈政绩的官员拉下马,才能让各地政府在绘制发展蓝图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冲动。(盼盼) |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