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勤劳”并不是一份荣耀
“中国员工是勤劳的世界冠军”,据德国NA新闻通讯社11日报道,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近日对德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专题问卷调查。调查中,要求8个国家的员工对包括自己国家在内的各国员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员工公认为最勤劳。排名第二、第三的是德国和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荷兰的员工排名第四到第七。来自“浪漫国度”的法国员工则被选为“全球最懒惰的员工”。(12月12日《环球时报》) 勤劳,在我们那时学的小学课本中被称为是传统美德。长大之后,看着周边忙忙碌碌的国人,也认为勤劳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的风气与传统。现在,不仅不是国人自己说自己勤劳,连自认为非常勤劳的德国人,都把“最勤劳”的王冠给了我们中国人。并且,有数据为证,中国员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44.6小时,而德国员工仅35.5小时。 依传统美德论,这应该是一个拿得出手的“世界荣誉”,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认同勤劳是一种美德。至少有一种观点是这样认为的,勤劳也好,不勤劳也罢,如果社会能够完全实现依勤劳度决定收入,则也算是一种公平。可是,如果勤劳和懒惰在收入分配上出现倒挂现象,则可能就是“国人就是廉价劳动力”甚至是整个社会缺少人文主义的体现。 著名经济学者陈志武先生曾著有《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一书,书中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也相对很廉价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优势在经济增长初期可以弥补、对冲高制度成本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怎样让每个人从增加的人力资本中感到“富有”呢?那就得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来帮助老百姓把人力资本“兑现”。讲得通俗易懂一些就是,政府和社会应该在公平的基础上,尽快兑现“多劳多得”的收入分配格局,而不能让国人一直处于“费力不讨好”的状态中。 之于个人而言,勤劳还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不是所有的人都奉行勤劳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必须勤劳下去。当公共利益被利益集团盯上,我们的住房、教育、交通、医疗和旅游,都面临任人宰割的危险,国人的生活与生存压力普遍增大,不勤劳则可能面临还不了房贷、车贷和凑不齐孩子奶粉钱的危险。因此,富士康的工人们认为的勤劳,可能并不被郭台铭所认同。当社会出现林立的阶层,谁勤劳、谁又不勤劳,都已经变成了相对性的命题。 再者,集体勤劳的背后,往往是福利的缺失。“欧美国家的高福利,是在养懒人”,当下而言,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是,建设福利社会,几乎是所有纳税人的共同愿望,有些时候,人有选择懒惰的权利,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当下我国的各项福利制度也并没有健全到给自己挑错的时候,我们又何以担心国人变成懒人? 勤劳,当然算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勤劳也是一枚硬币,有它的两面性,勤劳的背后也可能有着急、焦虑、无奈和挣扎。而且,在真正推崇人文主义的社会中,勤劳绝对不应该成为最为主流和核心的价值理念。除了勤劳之外,智慧、创新、勇敢、担当、认真、法治等价值观,往往更为重要。有些时候,允许懒散,也是一种进步。 |
关键词:荣耀,勤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