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要“累得值”
2013年11月,《小康》对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开展了一项调查,参与的2013人中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当然,也有一些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除了这个直接表征心态的“累”字之外,这项调查中的其他子项也从侧面印证着这一点。在2013年“生活滋味”调查中,“五味杂陈”和“苦”是人们选择最多的两项。虽然“累”和“五味杂陈”的描述中,不无顾影自怜的意味,但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压力也是不少国人的普遍状态。 国人觉得“累”,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家庭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未来可预期的物质条件也基本相当,因而虽然物质匮乏,人们并没有过于焦虑。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成为主流,手中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在这种追逐物质人人争先、个个奋勇的环境中,安身立命的门槛越来越高,处在生活重压之下的人,疲惫是常态,这是其一。 除此而外,还有些“累”是精神困境导致的。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那么就能在相当程度上摆脱物质困苦带来的不适。然而,现代人信仰缺失、价值迷乱,有的每天为稻粱谋,奔走忙碌疲惫不堪,有的虽然有暇,却不知道除了物质享受外还能有些什么样的追求。很多人每天都在做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做事情,不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种精神迷惑解除不了,就既无法超脱物质之困,也找不到升华人生的出路,最终表现为“心累”。 现代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期,转型带来持续不断的变数,也引发泥沙俱下的问题——变数会带来不确定感,问题会带来不安全感,进而导致普遍性的“心累”。既然致累的因素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有赖于全民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每个人都不应从社会中“剥离”出去,而应该从小着眼、从小做起,先为自己寻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理想的状态,再加上政府勤力将重大问题步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将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困难是暂时的困难,只要眼光从只盯房子、车子中向上看一寸,人生境界就会宏阔超脱。也许,“累”的感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累得值”,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不断地向好的方向转化。(金望月) (原文刊于2013年12月8日《北京青年报》,有删节,原题为《中国“累”为哪般?》) |
关键词:心累,信仰,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