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走出去,用国际元素讲中国故事
国家形象塑造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对中国而言,要在2050年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既需要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世界上传播中华文化,输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兼有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并有着强烈文化属性和国家意识形态特征的电影无疑是中国塑造国家形象,承载“中国梦”的最佳载体。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2年,中国生产影片是893部,总票房达到了170.73亿元。中国电影人在戛纳等重要国际电影节频频亮相;詹姆斯·卡梅隆、吕克·贝松等国际知名电影人,近年相继来到北京国际电影节,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中国电影近年来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研究院进行的“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报告”中,涉及包括美国、法国、韩国等107个国家,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40种语言的人群,调查显示:2012年,26.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在逐渐增长,1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很大。34岁以下的受访者中,许多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是通过中国电影建立起来的;35岁以上的受访者倾向于把“理解中国社会”“理解中国文化”作为观看中国电影的主要原因。 好莱坞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业,也是一种国家宣传。法国每年都会在世界其他国家举办法国电影节,传播法国文化。面对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如何传播中国价值观,传达中国意志是摆在学者和电影从业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中国电影的哲学思想能够对外国观众的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会讲能够被世界认同的中国故事,不会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还没有培养出像卡梅隆那样世界级的大导演。 合拍片成为中国电影通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功夫梦》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片在2010年-2011年,销往59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23.63亿元的海外票房成绩。但是合拍片并不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舞台的灵丹妙药,有的中国电影请了国外的大牌演员,但票房并不理想,中国电影若想走向世界,需要在“生动的中国故事”上下工夫,在故事的人物设计与情节设计上,应寻找能够具有国际认同的中国元素符号,如孩子、功夫、太极等;另外,中外电影人不同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创作出具有国际认同的中国故事。《功夫梦》的成功在于故事设计,世界观众能够接受一个说英语的美国孩子,到中国来读书,在融入当地文化中遇到困难,并学习中国功夫,战胜自己,战胜对手。这个故事同时也传达了中国的价值观——“和谐,关爱他人”。(漆谦,作者是中央电视台主任记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博士) |
关键词:电影,走出去,国际元素,中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