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青春染暮气”背后的沉痛现实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17 08:2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5月14日《人民日报》)

  从人的心理和生理规律上说,年轻人通常是一个社会最具有朝气和闯劲的群体。当一个社会的年轻人,譬如以目前的80后为代表,在明明还年轻的时间段,突然给人一种变“老”了的感觉,背后一定意味着有什么情况。事实上,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

  其实类似的话题并不新鲜,变着法子被舆论讨论过多次。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社会中的青年,个人物质基础、事业发展都还处于早期,心理成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也还无法和中年人比。所以,有一定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暮气倒也不奇怪。但我们的问题是,今天,中国社会的压力和问题实在较多,以至于年轻人的心态未老先衰。

  中国社会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对于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大部分来自异乡,生活工作压力确实很大。几年前,媒体曾报道一些人“逃离北上广”,但不久之后我们发现,他们中的不少又逃回“北上广”。因为无论是北漂者还是类似涌往其他大城市的年轻人,之所以愿意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大城市才能满足他们工作和发展的需求。

  就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而言,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更多的资源涌向了大中城市,其中以北上广深和省会、及其他副省级城市尤为明显。无论是对于中高端就业人群而言,还是对中低端劳动力来说,大城市的就业机会都更多。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较多,同时生活压力很大、房价更高,并且因为社会阶层固化严重,普通年轻人上升的空间有限。于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心态上“老”了。

  而对于在中小城镇生活、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看似更容易安居乐业、享受生活。但这样的生活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获得。中小城镇,无论在硬件还是城市软件方面,往往比大城市落后不少。再加上,在小地方,往往潜规则更加盛行,年轻人很多不习惯,或者被迫忍受。于是,我们看到,中小城镇的年轻人同样也提前变“老”了。

  说起来,“未老先衰”也不是中国独有。像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中国这个阶段时候,也曾经历年轻人普遍集聚到大城市,而故乡凋敝,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著名电影《东京物语》就曾讲诉类似的故事。当时,日本社会压力也不小,出现明显的年轻人心态“老”了。但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最大程度解决了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及其他突出的社会矛盾。

  让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群体都更容易找到自己在社会的位置,有更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高效廉洁的行政制度、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年轻人必然可以重新做回年轻人。(文/张燕)

关键词:80后,集体变老,暮气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