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国考“冷热”之间体现的“取仕”与“求仕”观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25 08:0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0月16日至24日进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进入“下半场”,截至20日下午5点整,已经有将近39万名考生通过审核,但仍有703个职位无人报考。(10月21日人民网)

  在国考高温持续不散的今天,众多考生前赴后继挤向这座独木桥。桥的一边是被戏称为“炮灰集中营”的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坐拥3016比1的超高竞争比例;另一边却是703个备受冷落无人问津的职位。如此戏剧化的局面缘何出现?谁该为这种不平衡买单?

  职位限制,取“仕”务求优。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人才实现更高自我价值的需求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进一步规范化,国考越来越有吸引力,报考对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不断加入到国考队伍中来,拥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考生也越来越多。

  这种新的变化对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失为一件好事,但也使很大一部分招考职位门槛越来越高——学历要求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要求报考者是硕士、甚至是博士的职位越来越多;基层工作经历动辄要求从两年、三年升级为五年以上;招考职位对专业性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如中国地震局“发展与财务司投资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要求考生为固体地球物理专业,仅限博士以上学历报考,并且要求有五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无疑将绝大部分考生拒之门外。

  招考单位追求公务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有基层工作经验是时代进步的要求,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客观的说,目前我国报名参加国考的考生主体还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所以笔者认为,在追求上述“两化一经验”的同时,要紧扣国情和社会实际,不能一味的求高、求专、求全,适度的追求才能使实际工作取得最佳效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希望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者人才济济,招考单位适岗招才,不再出现多个职位无人报考的现象。

  条件艰苦,求“仕”勿求易。除了限制条件多的职位,老、少、边、穷,条件艰苦地区的职位也门可罗雀。如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铁路公安处车站派出所民警”一职便无人问津。这些工作地点较偏远、工作岗位属于一线、工作环境较艰苦的职位明显不受考生青睐,多是考生担心上岗之后自己适应环境或者是由于距离较远而无法照顾亲人而做出的“冷处理”的选择。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出于生活、家庭的考虑,一方面也是考生无法准确定位公务员性质,对公务员“服务性”本质认识不清的结果。万千学子“觅封侯”,为何不肯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去成长、去磨砺、去奉献呢?

  想来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大学扩招就业难,像公务员这种比较稳定又有社会地位的工作相对较少,“会考试”的学生当然跃跃欲试。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学而优则仕”便理所当然成为了很大一部分利益追求者的最佳选择。而很多对于“体制”认识模糊的人,以为体制内象征着权力、声望、稳定的收入以及可靠的社会保障,便挤破脑门往里冲。

  这些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中国千万公务员,大部分都在第一线最基层的岗位上。他们工作很辛苦,职务很低,工资并不高,手上也没有什么权力,不会说大话,而只会做实事。他们是公务员中的最低层,也是中国公务员的主体。考生考入公务员队伍,便是要先成为这种人。唯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拿出为民奉献的精神,增强本领,提升素质,才不辜负千辛万苦挤过了独木桥的自己。

  广大考生们,多多关注基层职位,迎难而上别却步!(岸芷汀兰)

关键词:国考,职位,冷热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