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舞高考“指挥棒”,迎接汉语的春天
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文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10月21日新华网) 这个夏季注定是汉语的春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引燃了人们对国语“久违”的热情。熠熠生辉、户枢不蠹、犟嘴,这些词读起来并不陌生,然而许多人提起笔来却不知如何安放。汉字书写能力退化之忧,也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文化反思。为何我们的母语如此“低落”? 然而,与汉语的“低落”截然相反,英语热却持久不衰。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诚然,我们不能因为汉语遇冷,就“妒忌”英语热。然而大学生为何如此厚此薄彼,是出于对英语的爱么?答案显然不是,以笔者为例,对英语不厌其烦,但是无奈不过四级没有毕业证、学位证,四年大学等于白读。正是教育的硬杠杠,让笔者只能废寝忘食,助力英语热。 英语是世界语言,学习英语有利于查阅资料、与国际接轨。在改革开放之初,英语人才匮乏。通过强制手段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大量的英语实用型人才,帮助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当前,国情、世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英语实用型人才已经接近饱和。如果长期通过强制手段,把外来语言安放于母语之上,显然大大不妥。笔者有个表弟,从小就参加英语补习班,英语说的相当的标准,普通话却说得磕磕巴巴,笔者不知是该欣慰还是惆怅。 事实上,英语分权重过高也不利教育的公平和人才的脱颖而出。在我国,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学生是不争的事实。在同等条件下,城市学生往往通过英语优势脱颖而出。同时在当前语境下,研究生入学主要靠外语拉分也是事实。显然对英语的过分看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让外语回归“本位”,已经刻不容缓。 当然,降低英语考试的权重,并不是否定英语教学,更不是否定英语的重要性。只是让英文回到他的“本位”。这次,北京市新高考方案,降低英语权重,提高汉语分值,就是要通过高考指挥棒,让英语和母语回归“本位”。虽然英语100分的分值,仍然显得有点高。但是高考改革毕竟要小步慢走,也要注意和小学教育和普调高等教育的衔接。相信不远的将来在大学校园里将不再是英语独美,朗朗的读书声也将响彻大学校园。(薛家明) |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