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一个政党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但可以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而且可以转化为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革命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生产恢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落后面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和重要法宝。 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潜能,让一切创造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能够把各种力量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战斗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永不僵化、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奋发有为”的基本内涵 奋发有为是一种积极向上、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 解放思想,就是敢于打破僵化、教条、保守的思想观念。我们党历来重视解放思想,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 改革创新,就是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关键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力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求真务实,就是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我们党的历史看,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讲空话套话,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抓落实中。 艰苦奋斗,就是始终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经过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风险。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且结合新的形势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以务实举措和具体行动保持“奋发有为”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8500多万党员、400多万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来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既十分重要,又非常不易。目前,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安逸、贪污腐化,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的现象。应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切实的行动,使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应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重要保证。应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差额选举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等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把那些政治坚定、品德高尚、能力突出、作风正派、群众公认的干部用起来,让那些品德低下、能力平庸、不干实事、缺乏担当、作风漂浮的干部没有市场;全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扩大公开选拔范围,努力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培养选拔那些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的精神状态说到底是党的作风问题,是党的作风的具体体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重要举措。应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多干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下决心改进会风文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林培雄孙存良) |
关键词:始终保持,精神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