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抓粮食的决心管好房子
中新网5月6日电美国《侨报》6日刊载《用抓粮食的决心管好房子》一文,文章指出,温饱不应该只有饭吃,更应该有房住,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国在解决“吃”的问题上得心应手,在面对“住”的问题上,也需拿出决心和勇气,解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困扰民众的住房问题。 文章摘编如下: 为了防止房价上涨过快、打击投机性购房,今年春节一过,中国国务院就出台了楼市调控新措施(俗称“国五条”),被外界视为“最严厉”的一次。 有人说,中国人口众多,城镇化推动农民进城,“刚需”摆在那里,房价怎么可能不涨?中国人多,只要有需求,肯定会推动某种产品的价格,就连奶粉这样的过去根本不为美欧发达国家商家放在眼里的日用消费品,近两年来也因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而引发“限购”风波。 事实上,“人多需求大”这只推动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产品的供应、消费者的购买力、投资者的投资倾向、政府的宏观管理等都是影响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若说需求量大,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每年粮食的丰歉直接影响到国际粮价。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中国对粮食的管理“有收有放”,运用自如,颇为到位。百姓没有因为吃饭问题发愁,大陆也没有出现“抢米风潮”,粮食领域更没有出现“囤积居奇”的商人。 而且与粮食比,房子不属于那种“快速消费品”,用完了要不断购买。房子是不动产,购买后至少可用几十年乃至百年,轻易不会损坏或被消耗掉的。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执政党始终非常重视粮食问题,始终把“百姓有没有饭吃”作为衡量江山坐得稳不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长期以来“解决温饱问题”是中央政府施政的核心。重视这一问题本身没有错,只是“温饱”的内涵不止是有饭吃、有衣穿,也应该有“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医”。 中国社会正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今天百姓“住的问题”就如同当年“吃的问题”一样,城市住宅市场问题如同当年农村土地问题一样,其解决之道,首先需要政府拿出决心和勇气,将之列入施政的重中之重。 其次,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房”和“粮”一样是关涉国计民生的产品和有限资源型产品。因此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打击囤房投机者。美国采用了房产税的形式,使得拥有房屋的成本加大,有效地抑制了屯房投机行为。中国应结合中国的情况,出台有效措施,抑制屯房投机。对于像“房妹”、“房叔”那样的拥有多套住房者,除了查清背后是否有贪腐和违法行为外,也要有刚性的税收或其他刚性的手段,对其加以抑制。 再次,继续大力拓展投资渠道,将民间富余资本引向社会急需且短缺的公共服务领域。鼓励并积极推动民资投入医疗、养老、幼教、城市绿化、环保等行业。 中国能解决13亿人的吃粮问题,也应有办法、有经验解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困扰民众的住房问题。
|
关键词:好房子,中国人,产品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