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生态保护红线既要入心也要入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苏倩岚 2017-02-13 08:19:5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日公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2017年2月8日《河北日报》)

  生态保护红线,顾名思义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实行严格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生态保护作出的战略部署。这条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的红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如此重要,我们不仅要把它划到版图上,还要划在每个人的心里面,更要付诸于抓落实的行动里,才能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好的制度,只有扎根于心,才能付诸于行。面对已经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首先要写好入心的文章。不妨以“关键少数”为抓手,在以上率下上下功夫,比如将严守生态红线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制定突破红线,造成生态功能降低、面积减少、性质改变的责任追究机制,以刚性约束促落实引领。不妨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视作生态环境管理的最高评价标准,使自上而下的考核问责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创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良性互动氛围。不妨努力激发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让每个人从少开一次车,多走几步路,不乱扔垃圾等举手之间开始,树立保卫生态红线的意识,把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的有益行动日常化,争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耕耘者。

  知为行之始,行乃知之成。面对已经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更要写好笃行的文章。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生态保护红线”再次被提到国家生命线的高度,要形成生态保护全国“一张图”,落地的难题则尤为突出。因此,我们更要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实、守得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制定红线划定标准,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考量,把禁止开发项、限制开发项与红线划定结合起来,把重点开发项、优化开发项与红线执行结合起来,建立完整、优化的国土空间格局。另一方面,还要以目标为导向,建立起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将保护成效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评价考核体系,真正树起衡量生态保护红线能否落实好的标尺,让“红线”成为生态保护的高压线。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让我们树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刻在脑海里、落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全过程,推动形成自觉维护生态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苏倩岚)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经济社会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