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

不必以高考承担“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2018-03-22 09:36:21 
分享: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今年起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据统计,此次取消的多项高考加分项目在以往的高考加分项目中占据54.55%,可见改革力度之大。此前,高考加分项目呈现过多过滥趋势,社会上多有诟病,国家也曾多次为高考加分“瘦身”。此次大规模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是对之前政策的衔接和深化。

  现在回头来看这些加分项目,其设立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体现一种公平,让那些有特殊才能或表现的学生,在高考分数的基础之上,能获得升学、深造机会,不致有“遗珠之憾”,埋没了特长特别才能。

  但必须承认,这些加分政策在现实中出现各种问题,渐渐偏离了公平初衷。一方面加分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滥,再加上把关未必时时处处严格,为走后门、找关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甚至导致教育腐败现象;另一方面,一些特长训练的进入门槛不低,譬如大城市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等培训,但边远山区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些科技类竞赛比如航模,往往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这就把那些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挡在门外,这都不能说公平。

  此外,还要看特殊人才是否足够优秀,值得开辟绿色通道。比如前几年有篇报道引起社会轰动,浙江省体育项目高考加分的一千多人名单中,因参加“三模三电”项目获得加分的人数占三分之二,一共600多人因航模比赛获得高考加分。现实中不乏类似的例子,所谓的“特长”与常人水平相差不多,却享受到了加分的福利。

  高考是用分数考核体系,来进行竞争和选拔,分数客观直接,让不同学生站在同样的标尺线,最大限度确保相对公平。多且滥的加分项目与高考捆绑,容易导致高考的指挥棒偏离准心,最终使得高考的分数规则被打破,产生不公的结果。任何考核体系要能发挥作用,考核的内容必须明了直接,否则就容易导致考核不透明,产生不公。

  高考分数体系与“不拘一格降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实并不矛盾。在高考通道之外,还可以有其他通道,为人尽其才、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取消高考加分项目,不代表就关闭了具有特殊才能特殊素质的学生教育上升的门,仍然有其他升学机会的。比如此前,一位高中生就凭借折纸特长打动了自主招生考官,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模拟投档线降60分录取的资格。

  教育改革是个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往往一些初衷美好的改革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意料之外的结果,这是改革中积累的问题和经验。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教育改革,可以大胆探索选拔特殊人才的新方式,努力提供更公平、更多样化的升学机会。

关键词:高考,人才,教育改革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