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歌词进教材,是“补位”而非“乱入”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蒋璟璟 2014-06-16 08:38: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3年7月,语文出版社启动语文版小学、中学教材修订的攻坚战。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是品生课、社会课、自然课,但就不是语文,必须改。”比如,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按照王旭明的理解,传统语文教材,承载了太多的宣教责任,反倒轻视了纯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其后果是,语文课本成为无所不包的、价值正确和有用知识的集合体,却忽略了教人识文断字、体验语言之美的最初功能。

  对应此一缺点,将《天路》、《蜗牛》等歌曲收入教材,也就很可以理解了。仅就教学效果而言,此类流行歌曲天然具备优势。其用字浅易、行文直白,同时内容轻松、富有意趣,非常适合小学生识字习文。一直以来,教材编撰者以致敬和传承的姿态,将一干经典名文统统塞进课本,而未曾充分顾及儿童的认知偏好。而另一方面,民间舆论也时常抱持“出身论”视角,来对教材课文的增减指指点点。在此思维内,经典篇目的退出、流行歌词的加入,极易被看做媚俗的倒退。而事实上,小学阶段更多只是识字断文、培养语感而已,那些名作的深意和妙处,未必为孩子们所理解。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轻松读些浅显文字便好。

  周杰伦的《蜗牛》,仅仅是收入了小学课本的“延伸阅读”罢了。动辄将之鼓吹为“流行文化逆袭文化经典”,既显得太过敏感、小题大做,也折射了对语文教育的认知误区。必须重申的是,小学课本从不负责将名家名作兜售给年幼一代,而只是负责培养孩子们的技能与兴趣,从而让他们有能力识字、写作、阅读经典——只要流行歌曲能有此功效,同时“三观”刚正,就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之妄加指点。

  也许,“歌曲成为课文”的唯一尴尬在于,映射了小学教材“无米下锅”的某种窘境。现代社会的作家、学人、教育者,对于教学规律缺少认知,对于写作儿童读本缺少动力。久而久之,教材编写者只能无奈抓些歌词“补位”。(蒋璟璟)

关键词:歌词,语文教材,教学规律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