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遭炮轰是“寄生虫”银行人士帮支付宝喊冤
银行业人士:余额宝大红是果不是因 “钮文新好像是在替银行说话,但客观地讲,这个说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对的,实际上逻辑错误了。”一位银行管理高层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余额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是一个果,而不是因”。原因在于余额宝利用了目前流动性偏紧环境下从银行的赚钱机会,而高成本并非其造成的。他解释说,流动性偏紧一方面来自于央行宏观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另一方面是银行对高利润的过分追求,导致其风险偏好集中在高收益高风险项目上,比如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使得其对短期资金需求特别旺盛,而一些贷款项目都是长期的,这会出现资金错配,即用短期资金配置长期应用。“短期资金需求越来越高,流动性一旦紧张,市场上利率就会飙升,余额宝正是抓住银行对短期资金的旺盛需求,在协议存款上拥有了议价能力,由此获得高收益。” 经济结构失衡是深层原因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银行自身导致这个现状而非余额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带来的,贷款太多投向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一些过剩产能,而不是嗷嗷待哺的实体经济,多数企业获贷的成本本来就高,而非余额宝们推高的。”该人士坦言,余额宝们只是一个渠道创新,而非产品创新,做的还是传统货币基金,谈不上颠覆银行业,但确实带来了冲击。 “当然,也不排除余额宝等借助规模压榨银行,要求更高利率,这就像苏宁国美等卖场压榨供应商一样。但这是纯市场行为,并没有违反什么规定。监管层并非脑残,给了互联网金融合理的生长空间,需要多加关注的,只是规范其销售行为。” 观察 利率双轨制: 银行受利率管制互联网金融变相利率市场化 “存款赚了一圈又回来,银行要付出更高成本的怪圈是不合理的。如果银行意识到这种不合理,被动‘挨宰’的潜规则必将会被打破。”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银行完全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将支付给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直接补贴给存款客户,那么多数客户就没必要把资金转出。如此一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载体”作用将会大幅削弱,而银行的成本也会下降。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银行纷纷推出各类“银行宝”,互联网金融产品议价能力将不断降低,收益率也会快速下滑,用户极有可能重新回流至银行体系内。 上述银行高管则认为,这场风波也揭示出:利率市场化必须加速推进。目前实际上形成了银行接受利率管制,互联网金融产品变相利率市场化的“双轨制”,资金自然往高的去。互联网金融也在倒逼利率市场化,一旦利率完全市场化,那么存款将会重新回流或分配。 |
关键词:余额宝,寄生虫,银行,支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