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祈福解不了竞争焦虑
与今年高考同步进行的是这样的场景:上海孔子很忙,北京国子监很挤,武昌高考妈妈则坚持“吃鲤鱼、穿红衣、踩对号鞋,最后不忘去归元寺”。高考祭拜今年格外时兴,成为林林总总的高考攻略中,夺人眼球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高考祭拜不是单纯的“临时抱佛脚”。从过去的“考上太难”逐渐演变到今天的“考不上也难”。面对越来越成为大众化教育延续门槛的高考,为何不少人希望通过祭拜求得帮助呢?人们沉重的高考忧患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如果把社会发展比作一辆性能优越向前疾驰的汽车,那么这种车上一定要拥有良好的减震器,在经过崎岖不平的路面时,减震器可以缓解汽车的震动,增强汽车的操控性。高考祭拜何尝不是考生家长们自发的、错装的为缓解竞争焦虑感的“减震器”呢?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高考这部全世界罕有的“际遇轮转大片”,从来都没有脱离改变命运的本质概念。在阶层日渐固化的今天,高考更成为社会身份转换、人际关系流转的难得机遇拐点。考上好大学就能拥有好人脉,读上好专业就会进入好阶层。而只有拥有这些,才能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占据制高点。登高的阶梯就是考生为之拼搏的分数。而这个分数还要在穿越“拼爹”、躲开“冒名顶替”、防范从天而降不可预知的如掉入排水道之类的恶性偶然事件,于是在文化图腾一样的神佛面前,在生活中根深蒂固的隐喻中,祈祷祭拜成为意念中的心灵慰藉和良好愿望。 应试教育表现在“一考定终身”,但实际上体现出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社会这辆向前疾驰的汽车需要一个良好的减震器,以避免高考祭拜成为全社会的不能承受之重,同时增强社会发展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当高考承担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承担着考生和家长的现在与未来时,给高考减负,给社会松绑,着实需要打造从容适应社会剧烈变化的淡定心态,安装缓解时代焦虑的高考减震器。 用营造宽容的、不拘一格考量人才的社会机制给社会减震,制定能力的考评机制,尝试发一张“能力毕业证书”,把高考的“独木桥”变成“阳关道”。中国高等教育日渐普及,企事业聘任、公务员招考录用等,不再把毕业于何等高校作为考录的基本条件和硬性规定,从而发掘中国的比尔·盖茨、培养中国的松下幸之助们。让高考成为社会的助推器,而不是人才分拣器,只有让社会的创造力与活力极大迸发,才能真正放松社会绷紧的神经。实现高考的转身,果断改变当下的高考社会生态,建立社会能力的激励机制。多视角识别人才,多渠道推出人才,让急速飞奔的高考列车因此减震,平稳理性向前运行。(武雪梅) |
关键词:高考,祈福,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