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他们期盼拥抱多彩的生活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26 08:4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每当中午或傍晚,在人流密集的农贸市场小吃摊点儿,总是能看到那些满脸灰尘满身疲倦却吃得津津有味的农民工。而夜幕渐深之时,他们大多挤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房或工地宿舍,倒头就睡。他们永远不会出现在运动场、电影院、KTV、台球室、大商场,那些需要花费金钱去消遣玩乐的事压根与他们无关。

  他们出来挣钱,仅仅是为了维持生活,让孩子可以上学,让父母吃饱穿暖。郁闷了,躺在宿舍慢慢消化,孤单了,和老乡聊聊家常,从不敢拿血汗钱去换取一时的欢乐。然而,他们的情感也需要宣泄,需要慰藉,需要劳作以外哪怕片刻的轻松。可是,何时他们才能够丝毫不用担心收入,没有任何负担地开怀一笑呢?

  装修工:没活干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

  4月18日下午两点半,在唐山新华道与友谊路交口,来自河南周口付楼村40岁的付海红和32岁的付玉振与另外几位同乡兄弟坐在马路边上“闲聊”着,大家的谈话内容涉及天南海北。每天早晨7点他们从城郊的出租屋到这里等活儿,此时他们已经在这里守候了7个小时,他们身边是同样来自河南的一群等活儿妇女。

  “我们已连续在这里干等三天了,都没活儿,表面闲得慌,其实心里特别着急上火。没活干就没收入,千山万水地出来赚钱,要是没钱赚,心里感觉很不痛快。”虽然已经和村里的兄弟到唐山干装修10多年了,但面对干等活儿的压力,付海红这个老外来务工者也显得有些心情浮躁。

  “你们平时的空余时间都喜欢做些什么?”面对记者这样的提问,付海红、付玉振等人都笑了起来。“等活儿的时候就坐在马路边上,兄弟几个天南海北地聊,看过往的汽车,看到好车大家也会你一句我一句评论一番,偶尔也会看看报纸。干等活儿的时候,觉得连打牌很奢侈,怕耽误等活儿,更不用提逛逛身边的公园。我们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回家休息一个月,剩下的11个月都是在外漂着,而过完年从家出来的时候,孩子都会哭着不让走,我也舍不得。”付海红说。

  由于平时除了雇主,很少有人上前搭话,记者与他们围坐在一起聊天,这些外来务工者显得很兴奋。付海红说,表面上看这些人很开朗,其实每天的心理状态都在压力的笼罩下,因为他们都有养家的重担。

  “一个月能干上20天活儿就算不错了,没有活儿的时候有盼活儿的压力,干活儿的时候有能否把活儿干好的压力,干完活儿则有雇主能否及时或全额付工钱的担忧。”付玉振的生活每天都充满压力,在他和这些兄弟看来,只有全额拿到工钱的那一瞬间内心才是放松的。

  “拿到工钱,几个兄弟一块儿出去喝点儿啤酒,是最开心的事儿了。”付海红和付玉振告诉记者。背井离乡、远离妻儿,就是为了一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这要比家乡一个月赚一千来块钱更有安全感。

  缺少文化娱乐活动,情感无处寄托成为了困扰付海红和付玉振这类外来务工者的主要问题。“咋不想出去转转呀,但出去是要花钱的。坐车要花钱,看电影票太贵,哪舍得啊。”付玉振说。正是因为生活捉襟见肘,平常孤独、心情不好的时候,沉默是他们无声的发泄,诸如飙歌、看电影等能够缓解心情的休闲生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太遥远。晚上吃过饭回出租屋看看电视,打打牌就是唯一的生活消遣,年轻时的那些爱好也被现实生活状况扼杀了。付玉振说,一个人的时候,他会拿出自己10岁儿子的照片,这是抵御孤独的一剂良药。

  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等活儿、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生活,让出门打工已16年之久的付海红感觉这样的生活失去了快乐。但心中对老婆孩子的那份责任,又让他坚持着扛起经济支柱的重担。

  钢筋工:从没想过挣钱以外的事情

  4月16日18时,大风在工地周围不断地卷起尘土。28岁的河南永城人李涛和老乡张继春一同走出工地,脸上沾满了尘土。21岁离开家乡到建筑工地做钢筋工的李涛,打工足迹已经遍布石家庄、杭州、宁波等十多个城市,在唐山也已经有四年时间。“哪的工地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李涛对自己漂泊生活的记忆。在出来打工前,李涛有很多爱好,唱歌、打牌以及球类运动,但由于工作,这些爱好已经被搁浅了。

  “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到工地,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吃饭、休息,下午要干到5点半或6点,吃个饭,洗把脸,还要等晚上是否加班的通知,如果加班就要加3个小时左右的班,不加班就在宿舍给家里打打电话,或上街买点生活必需品。”

  同样来自河南永城的40岁的张继春说:“每天下了工地太累了,除了吃饭什么也不想干,就想睡上一觉解解乏。”张继春说,除了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他的生活基本上就局限在工地、宿舍两点一线。“没办法啊,早上五点多就起了,不睡好觉怎么有力气干活儿。”在张继春看来,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赚钱,赚钱之外的事情,他已经很久不去想了,因为条件不允许,精力也不允许。

  理发师:手机和电视就所有的消遣

  来自辽宁辽阳的小明(化名)今年刚19岁,来唐山理发店做工刚满一年。因为热爱这行,他选择了在美发行业做学徒工。

  4月18日晚8点半,小明给顾客洗头时有些心不在焉。“本来打算晚上早点儿走,去网吧玩会儿,可顾客太多,肯定是去不了了。”小明有些失望。从早上8点半开始,小明已经在店里忙乎12个小时了,而距离下班时间还有1个小时。“我们一天要盯13个小时,一个月可以休息3天,但这三天不可以连着休。”小明说,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在网吧泡一会儿,这也是他来唐山之后唯一的一个“爱好”。

  “宿舍住十几个兄弟,只有一台电视,不过有线电视费早没了,也没人交。即使能看,十几个人兴趣爱好不同,看哪个台还得闹意见。”小明说,用手机上网和到网吧玩游戏成了他除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

  干了十多年美发行业的阿辉,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连吃饭也是草草了事,一天中大多是站着工作,所以一天下来很乏,晚上9点半下班后回宿舍洗洗就睡觉。由于店里比较忙,春节从江西老家回来到现在,他还不曾有休假的机会,每天都泡在店里。“三年前,我还和哥们出去唱唱歌,现在岁数大点儿了,过去好玩的心也有所收拢。”阿辉说,时间久了,他早就习惯了上班、吃饭、睡觉这样简单的生活。

  让外来务工者的心灵有所栖息

  在记者采访的这些外来务工者中,无论年长或是年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赚钱养家,这也是他们背井离乡,蜗居于此的理由。然而,他们的内心也渴望为自己紧张压抑的生活和心灵得到释放。

  外来务工者身在城市,心灵却难以栖息在这里,他们创造了城市的繁华,品尝到的却是城市带给他们的疏离感,连最普通的娱乐生活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奢侈。

  整个社会除了在生活、经济上给予他们关心外,他们在异乡的精神家园也需要得到持续的关注,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时心情能够释放,精神有所寄托。 (记者闫漪)

关键词:生活,期盼拥抱,农民工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