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等钱救命”的无奈需改革发力
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时强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要坚决防止‘等钱救命’等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现象发生。”(1月7日《人民日报》) 一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凸显了李克强心系人民的公仆情怀,同时也生动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说到底,我们发展经济、创新科技、加强社会管理,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发展要以人为本,脱离了“人本”的发展,就是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说到医疗体制改革,就不得不说一说现行的医疗环境。当前,一些医院建得越来越漂亮、豪华,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务工作者的队伍越来越齐备、专业,然而,越来越多的患者却望着医院的大门“裹足不前”,甚至有的患者不到“生死存亡”的关头,都不愿意进医院,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宁愿跑到药店里自己买点药吃。为何?自然是高额的医疗费用挡住了这些人“求医”的脚步。 抛开“等钱求命”这样极端的例子不谈,就拿普通的感冒发烧来说,进个医院,一系列常规检查下来,花上几百元也是寻常。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一周甚至半个月的工资。就算是有了医疗保险负担一部分,剩下的依然不堪承受。至于像是癌症、白血病等“富贵病”,更是烧钱的“无底洞”,不要说是普通家庭,就算是小富之家,一场大病下来,怕也要“倾家荡产”。试问这样的医院,让人如何敢进? 当前,“医患纠纷”是个热门问题,这种纠纷矛盾来源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等。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自己的病应该怎么治,应该用什么药,大约需要花费多少,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于是便本能地怀疑医院“过度治疗”。而医院本身在这方面做得也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比如收费不透明,乱用昂贵的营养药、一些黑心医生收取红包等等,也抹黑了医院的形象。 改善医疗环境,破除医疗乱象,医疗改革是唯一出路。要通过创新体制、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医疗资源有机结合,建立合理分级诊疗模式等方式,加快推进公共卫生资源的规范化、透明化、公益化,让患者花放心钱,治明白病。(卢大伟) |
关键词:等钱救命,社会道德,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