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热”让“土专家”大有可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佳昱
2022-12-29 10:18:10 
分享:

  今年起,我国不少地方悄然兴起了“职称热”,一批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被评为中级、副高、甚至正高职称。这既体现了对农民专业技能水平的认可,又为农村“引才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乡土人才常年居住在农村,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能够快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将本土人才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还需要在发掘、培育和使用上下足功夫。

  练就“火眼金睛”,大浪淘沙识人才。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引才留才方面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即便有一些高学历的人才来到农村,往往只是“短暂停留”,很难在农村扎下根来。长期躬耕在劳作一线的广大农民,由于学历和专业上的不足,身怀技能却得不到重视。农民职称评价体系,从技术水平、业绩贡献和示范带动作用上对人才进行考察,破除了学历、论文、资历的限制。以开放的眼光广泛摸排,对身边掌握一定现代农业技术,实践经验丰富,推广、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人才进行精准识别,让广大本土人才参与其中,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助推农村产业发展。

  构造“芝兰之室”,精耕细作育人才。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对学历几乎没有“门槛”要求,评上职称的农民在基础教育和理论水平上具有明显短板,因此想要人才持续有效发挥作用,就更要做好职称评审的后半篇文章。要不断优化培育机制,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解决本土人才在知识短板、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按照“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的模式,切实建造一支懂农业、会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畅通本土人才的职称晋升渠道,鼓励初级职称人才通过“学习培养+成果评估”向更高层级职称转变,让他们在奋斗的路上劲头更足,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激活“一池春水”,砥志研思用人才。无论是发掘还是培育,最终落脚点都在于进一步引导和激励人才在农村一线干事创业。多数试点城市对于取得职称的个人,除了给予一次性补助,还在项目合作、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方面享有政策倾斜和优先权。用“真金白银”支持农村高素质人才发挥带动作用,还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能够被看见、被认可。但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还要改变本土人才各自为营、零散发展的现状。还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为本土人才搭建互通互联的发展平台,促进人才跨地区交流、多类型分工合作,推动本地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形成本土人才资源集聚、产业抱团式发展的良好环境。(刘佳昱)

关键词:职称,土专家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