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集锦

  • 2020/07/08

    长城网

    编者按

    疫情之下,高考袭来。2020年全国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已经结束,长城评论推出“最长情的陪伴”策划,邀请全国9位媒体评论员、记者、在校大学生,共写今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请您检阅!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020/07/08

    长城网

    ①让贤的鲍叔牙,美德与智慧之光千年犹在

    题目:让贤的鲍叔牙,美德与智慧之光千年犹在

    写作者:黄帅,媒体评论员

    位于今天济南市东北部的鲍山,便是因鲍叔牙而得名。尽管已是数千年之后,管鲍之交的故事仍在流传,并得到了官方与民间的高度认可。相比齐桓公与管仲的贡献,历史上对鲍叔牙的着墨甚少,甚至很多人只了解鲍叔牙让贤的故事。但是,仅靠这一点,就足以让鲍叔牙进入历史先贤的行列,能主动让贤,甚至甘居人后,是鲍叔牙美德与智慧的体现。

    鲍叔牙不计前嫌,不妒贤嫉能,一心为公,才向齐桓公保举了管仲。事实上,没有管仲推行的改革,齐国也难以迅速崛起,齐桓公的霸主之梦也难以实现。可以说,没有鲍叔牙的让贤,就没有齐国的强盛。鲍叔牙能做到这点,既需要清晰的自我认知,更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

    历史上有太多反例,证明能做到上述两点,是多么困难,由此也能反衬出鲍叔牙的高明。在战火横飞的十六国时期,前秦天王苻坚曾经统一中国北方,看似距离一统天下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但苻坚没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也不听从王猛的临终建议,一意孤行非要发动对东晋的战争,最终惨败于肥水,身死国灭。在文学作品中,《水浒传》中梁山的白衣秀士王伦,因为忌惮林冲与晁盖等人的才能,既不肯让位于他人,也不愿收留英雄好汉入伙,最终成了孤家寡人,落得个被林冲火并的下场。倘若苻坚与王伦等人,能有鲍叔牙的一点胸襟与智慧,又岂能有如此悲剧结局?

    在当下的社会中,能拥有鲍叔牙这样的美德与智慧,也不失为职场与生活中的“高手”。有些人在工作中做不到清晰的自我认知,也不肯做到积极合作,在团队中爱耍威风,“显身手”,但不知道这样已经犯了大忌。还有人在某些领域颇有才能,却看不到自己的短板,甚至不知道扬长避短,非要与他人“一争高下”。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不是两败俱伤,就是自己一败涂地。相比之下,鲍叔牙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能让管仲代替自己完成更重要的工作,这是多么高明的智慧,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不可能迅速达到鲍叔牙这类贤人的境界,还需要多多修炼,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向优秀的前人看齐。孔子有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鲍叔牙的魅力,足以征服今天诸多普通人,也值得我们去模仿与学习。因此,不论是从整体历史层面来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层面上讲,鲍叔牙的美德与智慧之光,在千年之后依然闪烁着光芒,值得我们去欣赏与追随。

  • 2020/07/08

    长城网

    ②历史镜鉴应铭记,选人用人当唯贤

    题目:历史镜鉴应铭记,选人用人当唯贤

    写作者:韩中锋,大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读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对齐桓公深感钦佩。

    齐桓公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出色政治家,他深明大义,采纳了鲍叔谏言,不计较个人得失,任用与其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并尊其为“仲父”,这种将个人恩怨让位于国家利益的做法,让管仲倾心于齐国富国强兵之计,并最终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首个霸主,从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的故事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治理有示范意义。选贤任能才能长治久安,在今天,除了要摆正用人心态之外,领导干部能不能准确识人用人,对一地治理成效的提升至关重要。

    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知人短中之长”。刘邦就是善于发现人才的典型,他的建功立业离不开文官张良、萧何和武将韩信、彭越。但张良虽是杰出谋臣,曾帮刘邦脱身鸿门之宴,但恐怕不精于战场杀伐,韩信虽有“兵仙”“神帅”之誉,但论计谋恐不及张良,假如让张良处理军务,而让韩信做文官,恐怕会是另一番结局。

    齐桓公和齐国因为选人用人之“得”,成为春秋一霸,但也正是因为选人用人之“失”,最后死于宫中。管仲死后,齐恒公亲小人远贤臣,重用佞臣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辈,导致齐国后期一片狼藉,五公子各率党羽争位,齐桓公无力弹压,最终被囚禁在屋中活活饿死,一代霸主就此凄惨死去,直到六十余日新立齐君才为其收敛。此后,新的齐国一度无力称霸。

    历史镜鉴应该被铭记。今天,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仍有市场,“圈子文化”“裙带关系”等词仍出现在十九届巡视体检报告中,这说明少部分领导干部仍然未能将“选人用人为了谁”的问题认识清楚,在“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之间站位模糊、立场不清、态度暧昧,与齐桓公早期的用人之道相去甚远。

    齐国虽已经是几千年的王朝,但齐国国力因选人用人失当而下滑的殷鉴却并不远。齐桓公的死去、齐国的衰落无一不在告诉我们,选人用人关乎人心向背甚至生死存亡,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绝不能放松要求。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领导干部要在选人用人上坚决摒弃团团伙伙、任人唯亲那一套,超脱个人好恶,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严格吏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历史和人民负责。

    以上就是我在今天读书会上的发言。谢谢大家!

  • 2020/07/08

    长城网

    ③容人知人成人

    题目:容人知人成人

    写作者:诸特立,编辑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本期读书会讨论的主题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下面我就结合学习、生活及见闻谈谈我的感受与思考,发言的题目为《容人知人成人》。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小白即位为君,却不计前嫌,重用辅佐过曾经与己争位的纠、且险些一箭让自己丧命的管仲,最终成就霸王之业,此中体现出了非凡的容人之雅量与气度。鲍叔能够辅佐小白在君位争夺中胜出,显然也绝非平庸之辈,可他却能向齐桓公举荐昔日的“手下败将”,并且甘居管仲之下,只因他知道管仲确属难得之人才。

    小白的容人、鲍叔的知人,共同导致了成人。知人善用,让管仲有了一展才能的舞台,成就了他“华夏第一相”的千古美名;小白的宽容大度,最终让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彪炳功勋;鲍叔甘当伯乐,成就了“多鲍叔能知人”的美谈,也收获了令后世向往的管仲之交佳话。

    我们讲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西方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很多时候,给他人一些宽容、肯定或在危难之时施以援手的雪中送炭,不仅有可能彻底改变对方的处境与命运,其实也是在成就自我。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演绎的容人、知人、成人佳话,在当下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之中,睚眦必报的大有人在,妒贤嫉能的也不在少数,而最终结果往往是双输,自己既没有因狭小的格局而受益,反而让那些可能干大事、出成绩的人才因此被埋没。这不仅仅是某些个体的不幸,更是全社会的损失,而每个人都是这损失的受害者,包括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容人不知人的短视之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至于是像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样彼此增益,抑或相互倾轧、勾心斗角,则考验着江湖中每个人是否拥有容人知人成人的气度。

    作为青年一代,理当向先贤看齐,学习他们的容人、知人、美美与共,用蓬勃朝气涤荡当下时隐时现的睚眦必报、妒贤嫉能等沉暮之气。着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与情操,自觉与不良之风保持距离,用实际行动净化社会风气,以良币压缩劣币生存空间,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实现自我的成就。

  • 2020/07/08

    长城网

    ④团队典范鲍叔牙

    题目:团队典范鲍叔牙

    写作者:吕京笏,大学生

    大家好!

    管鲍之交的佳话我们都很熟悉,其实他俩的交情,不仅我们读书会中学习的这些。合伙做生意时,管仲出钱少,分钱却总给自己多分,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婪;作战时管仲总是退缩在后,鲍叔牙也不以为他胆小;后来齐桓公想任鲍叔牙为相,他却竭力举荐管仲,自己甘居人后。

    管仲自己也说过: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后来,鲍叔牙也成为了有雅量,宽以待人的代名词。但我认为,鲍叔牙的智慧远远不止于此,他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优秀“团队成员”的典范。

    做好一名团队成员,需要一种襟怀若谷的气度,树立包容开放的人才观念,不求全责备,而是真正地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如祁黄羊般“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或者如鲍叔牙般,明明知道管仲身上有缺点,却能真正体谅他,因为他知道他的难处,也知道在他的身上,有自己难以企及的地方,在相处过程中始终保持同理心,发现队友的闪光点,这是他的为人之道,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团结之基。

    做好一名团队成员,需要树立牢固的共同体观念,摈弃同事之间“零和博弈”的思维,大局为重。从表面上看,鲍叔牙为齐桓公举荐了管仲,是在工作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使自己不得不居于人下,但这恰恰彰显了他的一种智慧,公而忘私,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团队,从而成就自己。任正非一直强调的团队哲学——“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上面说的两条,听起来很简单,但仍有很多人“什么道理都懂,却依旧做不到”,如果说,独善其身考察聪明与能力,做好一名团队成员,才真正观照一个人的智慧与境界。这需要牢固的责任意识,管仲曾经差点杀死齐桓公,鲍叔牙却依然坚定地举荐管仲,甚至以自己为对比,这样的冒险和牺牲精神,归根到底,是一种公而忘私的表现,这种责任意识,是一名优秀的团队成员必不可少的。

    同学们,我之所以在今天讲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希望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我们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阶段,那就是备战高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团队,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手,而是并肩作战的队友,是全省几十万考生中,同一个战壕的“生死之交”。在咱们班,同学们身怀绝技,各有所长,对于学习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希望我们能在备考的过程中紧密团结,取长补短,一起努力,互相激励,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班集体,正所谓水涨船高,我们也一定能成为更好的我们。

    谢谢大家!

  • 2020/07/08

    长城网

    ⑤成年人的世界,敌人有时也是朋友

    题目:成年人的世界,敌人有时也是朋友

    写作者:宋潇,记者

    三分天下,九合诸侯。看到这样的题目,不禁让人重回春秋舞台争霸时期,但春秋史从来都是一部家国战乱史,王侯将相,尊王攘夷,齐桓公的故事,人们往往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好比人们只知道“齐桓公称霸,管仲之谋也”,却不知道公子小白和管仲之前颇有渊源。

    实际上,相比于君王的“天下知”,我更青睐谋士的“身后名”。这里先提一下背景,管仲,在齐国内乱时,是公子纠的老师,齐襄王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有继位资格。管仲该选谁?自然是公子纠,此时,他与公子小白的关系,就是敌人,而也是他带兵阻击公子小白,虽然后来没射中,公子小白登位成为后来的“齐桓公”。

    此时管仲还活着,该选谁?他其实没得选,可鲍叔牙识人,也懂人,他向齐桓公推荐,想要成就霸业,必须重用管仲。后面的故事,世人皆知,但问题在于,其实在这一过程中,读史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它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对后人给予启发,或是明智,或是知兴替。

    其中,管仲是谋士,公子小白继位前,他俩是敌人,但继位后,俩人成为了朋友。这并不是一种“墙头草,两边倒”的体现,反而可以说明,有时候,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化敌为友,也不是不可能。

    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在看生活中的事情时,往往想到的是非黑即白,或者以怨报怨,即,总是将事物的两面性剖析开来,却忽略了一件事物背后的多面性。比如,以“河南省20年后扇老师耳光”事件为例,因为20多年前,当事人常某还在中学读书时,因家里没钱没权,被老师欺负、体罚过,20多年后,在路口遇到老师时,便想起报复,直接扇老师耳光。

    这其实并不算是一种“爽快”。成年人的世界,并不是因为比未成年人懂得了太多道理,而是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某种情况下,确实属于“敌人”,比如高中学生早恋、玩手机被老师呵斥,可这种情况下,莫非就要一直怀恨在心。当然,正确的是非观确实应该树立,但在一些共同的利益面前,其实化干戈为玉帛应当成为首选。

    进一步说,齐桓公没有管仲,也许霸业难成,但如果管仲也怀恨在心,或者不甘居人下,那么也没有后来的齐国国相之位。

    这就好比,如今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青春期而烦恼一样,在成年人的世界,“育儿经”从来都没有手到擒来的说法,相反,如果青春期的小孩,总是像一个我们“打不过的敌人”,何不试着和他们做朋友,学会妥协,互相进步,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成就“一番霸业”?

  • 2020/07/08

    长城网

    ⑥有格局自能成大器

    题目:有格局自能成大器

    写作者:汉卿,媒体评论员

    王国维谓“有境界自成高格”,而齐桓公重用管仲的故事或许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有格局自能成大器。

    凡成大器者必然不拘小节,这样的事例在史书上俯拾皆是,除齐桓公重用管仲,还有李世民重用曾经建议太子杀掉自己的魏征,还有曹操赦免与他为敌的张绣,凡此事例,不一而足。

    格局何以重要?因为它可以让自己超脱琐碎的寻常,拥有超高的站位,从而看得更远,洞察人心与世事的本质。格局是一座灯塔,照亮一个人的远行,而不至于随时发生转向。

    不论是所谓的大人物,还是如你我这样的升斗小民,都需要有足够宽广的格局。大人物经邦治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心中必须装的下天下与民生,格局小了必然力有不逮;小人物人情世事礼尚往来,需心宽体胖,方能愉悦身心,不会因为一点琐事就郁结于胸,影响了身心的健康。

    人与人,国与国,都生存在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中。尤其是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更需要清明高远的格局来维持人心与秩序。

    今年的全球疫情大流行,给了我们一个审视各国格局的机会。面对疫情,是以邻为壑,还是携手抗疫?这是一个选择。我们看到,不同的国家在疫情面前,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表现。中国在本土疫情基本控制后,积极援助深陷疫情旋涡的国外。但与此同时,个别国家却在疯狂甩锅。

    格局孰大孰小,是一目了然的。格局大的,在驰援别国的同时,本国的抗疫也庶几成功;而格局小的,疯狂的指责甩锅,并没有给本国疫情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深陷疫情泥淖,至今看不到尽头。

    抗疫成果的好坏,当然并非全因格局,但可以肯定的是:广阔格局下的团结协作,一定远胜于孤军为战地苦撑。从本质来说,格局决定价值观,而价值观决定成败。

    有大格局者不会蝇营狗苟,眼空无物,也就不会进退失据;而无格局者,热衷于私相授受,花样频出,只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终陷入死胡同,更可悲的是,已无法回头。

    格局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经过训练,都可以拥有大格局。这种训练是什么呢?系统地广泛阅读,广泛地躬身实践,虚心地向他人学习。而“教学相长”,当你的格局大了,回看来时路,你也已经成长了。这就是淬炼格局的意义。

    人人皆知大格局好处受用不尽,但又言格局训练实在太难。那么,不妨就从当下起,从你正在经历的事件起,锻炼自己的格局,以使未来乘风破浪,无有已时。

  • 2020/07/08

    长城网

    ⑦管鲍齐桓公之交,何以传颂千年?

    题目:管鲍齐桓公之交,何以传颂千年?

    写作者:默城,记者

    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的故事,已经在华夏大地传颂了两千多年。

    管仲有纵横天下的大才,鲍叔牙有识人的千里眼,而齐桓公则有容人之志之心。管仲有大才,但这份大才没有在王子内斗中沉沦,而是选择了真正的天地来施展抱负,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鲍叔以更高利益为重,用大格局的胸怀甘居其下。

    他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亮点,都是千年来知识分子向往的典范。更要看到,三者各尽其力,也都获得了相应的成绩和赞誉,各得其所。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三个人各自的优点,更要看到这三个人在一起所呈现的“强大合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三个人放在一起,呈现出的是无比和谐稳固的关系,也是千年来知识分子最崇尚的理想关系。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关系,三人才能纵横天下,实现各自的价值,同时也在社会价值层面,有较大贡献。

    如果这三个人有一个缺失,那之后大概率就没有称霸春秋的齐桓公,扬名天下的鲍叔牙和管仲,他们的功绩和价值,也不会有那么大。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其实就是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力,鲍叔牙负责辨识人才,齐桓公负责人尽其才,管仲负责指点江山,三人配合默契,团结协作,且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王霸天下”,如此,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我们会发现,千年来的成功故事,往往都离不开这样的关系和团队。这样融洽和谐的团队关系,直到现代社会,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而维系这样关系的关键,则在于彼此永远信任。这一点非常难,自古以来做到的团队,屈指可数。

    可在齐桓公之下,管仲、鲍叔牙最后都得善终。管鲍齐桓公之交能有如此长久的高度信任,千古少见,这也是这段关系,这个团队,能传颂千年的关键原因。

    当然,每一个团队都得有一个“内核”,而这个团队的内核,就是“管鲍之交”。“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正是因为管鲍之交深厚稳固,管鲍齐桓公之交才能行稳致远。而管鲍之交的核心人物,不是管仲而是鲍叔牙,在这三人中,鲍叔牙令人感触最深。

    一个社会个体,能看到朋友价值,已实属不易,若能做到推动朋友价值最大化实现,则经值得赞叹,若还能主动让贤,甘居其下,做好绿叶,以成大事,那简直“人中龙凤”。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个体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看到且发挥他人的价值,才能真正稳固融洽。若每一个团队,都能看到管、鲍、齐桓公之交中所蕴含的道理,那天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 2020/07/08

    长城网

    ⑧一些团队为啥创业失败,因为缺个鲍叔牙

    题目:一些团队为啥创业失败,因为缺个鲍叔牙

    写作者:土哥涅夫,区域城市研究者

    小时候读《东周列国志》,觉得那里面牛人好多,既有齐桓晋文这样的雄霸之主,也有管仲乐毅等名相良帅。相比起来,管仲的好友、齐桓公的亲信鲍叔牙,形象就要黯淡许多。虽然人不错,但能力一般,顶多只能算是个鲁肃式的配角。可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组铁三角,却越来越佩服鲍叔牙这个“配角”了。

    虽说管鲍之交,管在鲍前,但这段友谊能够形成,交情得以始终,更多的功劳恐怕得归于鲍叔牙。一般人交朋友,讲究互利互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鲍与管交,却处处体现出理解与忍让。

    比如两人合伙做生意,分利时管仲总要多拿多占,别人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管仲三次当兵,每次都临阵脱逃,人们讥管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逃跑并非胆小,而是家里有老母需要奉养”。甚至当齐桓公即位,欲拜鲍叔牙为相之时,鲍却坚辞不受,而是把相位让给了管仲。其心胸之大,格局之高远,世所罕见。

    如果说管仲是千里马,那么鲍叔牙就是他的伯乐,正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是没有鲍叔牙,管仲压根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在春秋战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像庞涓对孙膑,李斯对韩非,多少才俊曾遭受自己朋友、同学的打压甚至陷害。究其原因,无非出于两个字:嫉妒。

    鲍叔牙如果也像这些人那样,嫉妒管仲的才干,那么他压根无需耍什么手段。毕竟后者曾是齐桓公对头的手下,还差点要了桓公的命。若不是鲍叔牙的强力举荐,齐桓公根本不会启用管仲,齐国自然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兴盛。由此而言,齐国能成为春秋首霸,表面上是桓公、管仲的功劳,但背后的推手其实是鲍叔牙。

    当然,鲍叔牙也不是只有付出,没有收获。若不是倚仗管仲的才华,齐国就很难崛起,而齐国若没有成为春秋首霸,作为大臣的鲍叔牙又怎么可能名垂青史?这么看来,鲍叔牙其实是在利用别人的能力,成就自身的名望,这买卖,不吃亏。

    只可惜,世间有此大智慧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一些创业公司经常发生创始团队与空降高管之间的矛盾,有些甚至间接导致了创业失败,关键就在于缺乏像鲍叔牙这样既清楚自身能力边界,又善于借他人之势的聪明人。到头来,公司没搞好,自己也没能更上层楼,落了个两败俱伤。不值。

  • 2020/07/08

    长城网

    ⑨心态决定状态,胸怀决定格局

    题目:心态决定状态,胸怀决定格局

    写作者:曾绿萝,记者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鲍叔的极力举荐下,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管仲则尽心辅佐,君臣三人彼此成就,终成霸业,此为一代佳话。

    齐桓公之胸襟,鲍叔牙之无私,管夷吾之贤能,三者缺一,不可成也。但归根结底,这与三人的宽广心胸密不可分。

    齐桓公自是不必多言,重用曾险伤其性命的“敌方之臣”,这份胸襟旁人难及;齐桓公上位,鲍叔牙本当拜相,他却将管仲推向高位,这份自知与平和极为可贵;而管仲竭尽所能,辅佐曾经的敌人,这份坦荡与信任,又有几人能做到?

    心态决定状态,胸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这句话,从古到今,放之四海而皆准。

    简单来说,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我太难了”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但延迟开学,只能面对电子屏幕上网课的客观事实不可更改,考生们只能转变心态,或打趣哀嚎或默默奋斗,虽然战线拉长,也无“战友”在旁,但该学的一点不少,老师依然在谆谆教导,同学也在鼓劲加油。

    从最初的焦虑,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直到今天步履从容地踏入考场,这就是考生转变心态带来的良好状态,否则一味长吁短叹又能改变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预想,虽然被“关”在家里近半年,但这些考生的心胸也该是更为开阔的。为何?因为在这场影响他们良多的战疫之中,他们不仅亲身经历着自我挣扎,更是看到了全社会与病毒的顽强斗争,在全国人民凝聚起的磅礴力量之中,他们感受到了个体的渺小与伟大,在这种冲击之中,个人的得失,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他们不会将所有的目光看到高考,而是对人生、对未来、对社会价值的思索和考量。

    国学大师钱穆曾在游览古刹时,看到小沙尼在古松旁种夹竹桃。他感慨道:“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今天小沙尼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

    大事难成,是因为心中的格局太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一般的经历,会锻造这些孩子的心智,提升他们的格局。正如齐桓公等三人,他们眼里只有如何让国家强大、民众富庶,而非眼下的短暂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