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刘玉荣:用更多的爱赢得社会尊重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16 10:3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她,其貌不扬,左眼周围的胎记让她自小备受歧视;

  她,出身微寒,辍学照顾病榻上的亲人让她饱尝辛酸;

  她,命运多舛,智障儿的降生与离世让她受尽苦难;

  她,几度轻生,甚至脑海中闪过自暴自弃的念头,但她心底的善念,一次又一次战胜了邪恶,并开始用创业自立自强,用读书找回自信,用公益赢得尊重。她就是河北涉县一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农家女——刘玉荣。

  左眼胎记曾是自卑之源

  走进刘玉荣的大本营——涉县康乐老年公寓,我们初次见到了这个受尽命运折磨的女人。交谈中,她爽朗的笑声和开朗的性格,让人难以和她曾经历的悲惨命运联系起来。而刘玉荣说,不在悲惨中毁灭,就在悲惨中重生。

  今年44岁的刘玉荣出生在普通的农户家,脸上的胎记,让她打小就很自卑。又因为家境贫寒,她13岁就辍学在家,跟着父亲务农,并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姐姐。“当年,我母亲除了严重的肺结核和心脏病外,还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脚严重变形,连吃饭都成问题;姐姐有腰椎病,长达10年卧床不起,这个家庭的不幸和我自己长相的缺陷让我遭受到很多歧视。”刘玉荣回忆。

  16岁,刘玉荣到涉县针织厂上临时班。她虽然辍学了,但并未放弃读书,还努力写文章,在厂报上发表过诗歌.散文。21岁,刘玉荣结婚了,但因为脸上的胎记,婆婆家对她也并不尊重。为了赢得尊重,她想到了改变婆婆家一贫如洗的落后状况,从自家的3分责任田到承包别人的5亩地种庄稼,到20亩地尝试大棚菜和食用菌栽培,发展到100多亩荒山绿化,从蔬菜进超市到经营超市,其间有汗水和泪水,有收获和失败,刘玉荣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辛劳。

  “我当时很努力,因为我内心的自卑,我希望能够自强,让别人尊重我。”刘玉荣说。

  就在这份自强稍稍安慰了刘玉荣内心的时候。命运又给她开了个大玩笑。

  丧子之痛让她自暴自弃

  1991年10月,刘玉荣诞下了第一个儿子张进伟。儿子的降临给刘玉荣带来很多快乐。可慢慢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刘玉荣却发现孩子该说话不会说话,该走路不会走路。送到县医院检查,才知道儿子是智障儿。这对刘玉荣是不小的打击,让原本就在家没地位的自己,雪上加霜。“没有一个人同情我。”刘玉荣说,“我从小被歧视,我不想我的儿子也被人歧视。”

  刘玉荣加倍地爱自己的这个儿子,她让儿子学认字、识数,学做饭、洗衣,她知道这些儿子学起来很难很难,但她依然希望交给儿子生存的本领。在儿子9岁的时候,刘玉荣把儿子送到了涉县特殊教育学校,希望他能慢慢学到一些简单的知识,待了两年,还是一无所获。后来,看到武安武术学校招生后,想起儿子也经常会拿起棍子比划,又想着也许武术能让他开一些窍?最不济,也会强生健体,就送到了武术学校就读。

  2007年10月刘玉荣的智障儿子在武安的一所私人学校学习武术却遭遇煤气中毒不幸离世。“我觉得自己的世界都塌了。我不知道是我太不幸,还是我的孩子更不幸?!”刘玉荣提起儿子就忍不住流泪,“他虽然最后也没学会一个字,却经常会给我做饭吃,特别懂事,普通话说得也好,经常说:‘妈妈,我爱你’,在有人说我的不是时,儿子总是拦在我面前生气的说‘不准欺负我妈妈,我妈妈可辛苦啦’……”

  如果说,刘玉荣的容貌和出身曾带给她灰色的记忆,那智障儿子的出生和离世,带给她的更多是惨白的回忆。而这份惨白里,没有消失的是刘玉荣那颗如白玉般纯洁的心。

  “也许是我的经历太多,也许是我太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我从心里尊重着每一个人,理解每一个人的艰难困苦。”刘玉荣说。

  恻隐之心帮其善待生活

  丧子之痛,痛不欲生。可当刘玉荣看到跟自己年龄相仿的校长,面对这么多孩子的伤亡嚎啕大哭的无助与绝望,看到校长年迈的没有下肢的父亲在冰天雪地中用两只手支撑着给家长们添火,烧水,刘玉荣的心里又冒出了恻隐之心,只要了一些简单的埋葬费就回了家。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贝,为了儿子,刘玉荣曾想法设法的讨好每一个人,不为别的,只为了别人能善待她的孩子。刘玉荣使劲的工作,拼命的赚钱,团结朋友,互助相邻;走到大街上,看到那些要饭的要钱的身体残疾的卖唱的,总会掏出10元20元来给她们;谁家有事了有难了她总是袖子一摞就冲了上去,只为了他们能多看自己的孩子一眼......刘玉荣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一个景区,不知道为什么山坡上有那么多残障的人在趴着躺着要钱,刘玉荣从山脚走到山顶,一边走,一边给,1元.2元.5元,10元不等,足足有100多人,带的大几百元也都全发完了。至今,孩子过世已经六年多了,刘玉荣却抑制不住自己一见到那些人就掏口袋的欲望。

  孩子过世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玉荣都不能从那种伤痛中走出来。“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只有一些他帮助过的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对他发出过尊重与认可,因为怀念着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点点滴滴,智障儿童和孤寡老人也就成了我关注的对象。”因为想念儿子,刘玉荣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会到涉县特殊教育学校捐助1000元,给那些智障的孩子们送去一份温暖,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爱他们。去年,刘玉荣多方融资近50万元,建起了涉县第一家民办养老院——涉县康乐老年公寓,为那些空巢老人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文学情怀重燃生命之光

  刘玉荣爱读书,从读书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净土。儿子的去世,让她更沉默了。《农家女杂志社》是刘玉荣最喜欢的一本杂志,从中她看到了有许多像自己一样奋斗在农村和城市边缘的农村女人不一样的精彩生活。

  2008年,通过给杂志社的沟通,从没出过门的刘玉荣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看到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和长城,坐在了农家女学校的课堂上,认识了中国妇女报的副主编谢丽华女士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吴青老师,见到了许多来学校做志愿者的外国友人,从此,她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志愿者和义工”这个词,并毫无怨言的站在了这个队伍里,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刘玉荣还介绍了身边30多名农村妇女走进了北京农家女学校,接受最前沿的教育与理念。

  2010年9月,刘玉荣设计建立了自己的《涉县博爱生活网》的公益性网站,给涉县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草根阶层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大餐,把政府和社会阳光政策展示给大家。在网上,刘玉荣还加入了石家庄《君创爱心社》,成为会员,不间断的参加一些群里活动,去石家庄.邯郸.元氏.北京等地的养老院。孤儿院做志愿者和义工,也和涉县的一些朋友到养老院和聋哑学校做一些捐助.力所能及的做着一些应该做的事。

  去年,刘玉荣融资近50万元,建起了涉县第一家民办养老院《涉县康乐老年公寓》,为那些空巢老人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住院老人也从1名发展到26名。“我们的愿望是让每一个老人都有尊严的生活在这里。”刘玉荣这样告诉记者。2个月前,刘玉荣的康乐养老院里接收了一位特殊的老人,因为她不会说话,所以也不知道是哪里人,是被人从一个山坡下救回来送了过来,刘玉荣毫不犹豫的收留了她,给她洗头洗脚理发,给她买了需要穿的衣服,老人的防备心理很强,不开心时会发出骂人一样的声音甚至殴打护理员,刘玉荣想法设法的用肢体语言给她接近,让她感到安心和踏实,帮她融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

  近日涉县民政局收留了一个聋哑儿,刘玉荣又准备将这个孩子收留在身边。此外,她还和涉县妇联对接,帮扶了一名留守儿童......

  刘玉荣在公益事业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得到了许多的快乐和荣誉,多次被县妇联和邯郸市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创业女性”等荣誉称号。

  记者手记:公益,给予了第二次生命我们虽然无法选择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向;我们虽然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形态,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结束方式;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让别人尊重生命,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去尊重别人的生命。刘玉荣,在公益事业中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焕发出第二次生命。

关键词:涉县,儿子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李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