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于平
近日,安徽芜湖某大学大三学生杜某某夜晚感到喉部不适,前往芜湖市中医医院挂号急诊。当班医生以本院条件有限为由,让其转院治疗。杜某某在转诊途中病情加重,到了芜湖市二院后,经过50分钟抢救被宣告死亡。芜湖市卫健委初步调查显示,涉事医生未落实会诊制度,对患者的病情和潜在风险预判不够,已涉嫌违法。目前,涉事医生正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一个风华正茂的大三学生,仅仅因为“喉头水肿”,却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从当地卫健委的调查看,涉事的吴姓医师责任显然首当其冲。当患者杜某某告诉吴姓医师自己有咽喉不适的症状时,吴姓医师没有为患者问诊、查体、书写病历,只是称医院夜间无耳鼻喉科急诊,建议他转院就诊。这样的推诿,使得杜某某错过了得到救治的最佳时机。
吴姓医师在接诊过程中的处置,显然不符合职业的规范。按照卫生部门的规定,医疗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患者就诊时,第一位接待患者的科室和医师即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首诊医师在接诊非本专业病员后,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在急诊中,对于非本专业的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首先实施生命抢救,同时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医师。
大学生杜某某于当晚22时51分,在芜湖市中医医院退急诊号后离开,23时12分,杜某某到达芜湖市二院时,已意识丧失,口唇面色青紫,心跳呼吸均未闻及。换言之,吴姓医师在接诊杜某某时,杜某某已经处于危在旦夕的状态了。倘若吴姓医师在接诊时认真负责检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会诊支援,应该是有可能把杜某某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
因而,吴姓医师此次被调查,一点都不冤。作为医生,做事不讲专业,消极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理当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追惩。不过也要看到,这悲剧,也不能只让医生一人背锅。现实中,类似首诊负责制被架空,医生推诿患者的个案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其背后,暴露出医疗制度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比如,急诊科在医疗系统普遍不受重视,救治能力堪忧。急诊科的医生其实素质要求极高,必须具备多学科的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但由于急诊医生执业环境不好,不仅风险大、待遇差、非常辛苦,而且成长发展受限,职业前景暗淡。所以优秀医生普遍不愿从事急诊。芜湖相关部门没有公布吴姓医师的详细履历,但从他对病人的处置过程看,显然是不称职的,这样一个不称职医生,却被安排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其实早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
所以,面对大学生杜某某之死,调查和追究吴姓医师的责任固然必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从悲剧的追责和反思中,进一步看到目前医院首诊负责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改革完善相关的资源支持和机制安排。如此,才能让首诊医生负得了责,负得起责,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