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想一起组个跳绳班吗?课后一起学跳绳。”据北京日报报道,开学没多久,一年级新生的微信家长群里出现了这样的话。号召一发出,家长们纷纷在群里报名,不一会儿10人跳绳班就满员了,“没赶上这波的别急,咱们再‘团’一个新的班。”
学跳绳也要报培训班?即便在课外培训班泛滥的当下,很多网友对此依然感到难以理解,纷纷发出“就差吃饭睡觉也培训了”“家长需要报父母课堂”之类的调侃。
其实,跳绳培训班早已不是第一次听闻。去年,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就报道过杭州某跳绳培训班一开班就爆满的“盛况”。不止小学生报班,有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小班,家长就想给他报班。
要不要报跳绳培训班,当然是一种自由选择,但逢班必报折射的家长急切的达标诉求,其中的教育理念令人深思。
跳绳是一种简便易学的运动,如果不参加专业竞技,跳绳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坚持练习,自然会熟能生巧。按照一年级“一分钟跳绳”项目规定,男生在一分钟之内跳17个及格、109个满分,女生一分钟之内跳17个及格、117个满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这不是什么难事,个别肢体不太协调的孩子,哪怕从没接触过跳绳,稍加练习也能达到30个左右。
对于协调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并非报个培训班就可以“点石成金”,关键还在于每天坚持跳绳。很多时候,报班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效果,并不是教练有多少厉害,而是确保了高质量的练习时间。如果家长能摆正心态,适当降低要求,多陪同激励,基本上也可以解决问题。尤其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在家长陪伴下进行亲子运动是最好的选择,培训班并非首选。
但在现实中,一些习惯于“竞争”的家长,哪一项都不甘有丝毫落后,一旦发现自家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距,立马焦虑不已。孩子会跳绳的家长沾沾自喜,而孩子没学过跳绳的家长焦虑万分,报班成了“落后”家长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
其实,如果孩子在跳绳方面真的遇到问题,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冷静分析情况,进而寻求合理对策。但很多家长一遇到问题,就想到培训班,以至于跳绳班近年呈日益火爆之势。
家长完全不必过度迷信培训班,培养孩子对运动产生兴趣更为重要。如果把任何一项运动异化为一种对达标的应付,反而可能抹杀孩子的乐趣。相比于那点简单的技术学习,家长的陪伴鼓励更重要,而且也是极好的亲子活动。
窥一斑而知全豹,素质教育为何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足以引发深思。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大多是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应试思维可谓根深蒂固,连跳绳这种本来轻松愉快的运动,也视作“压力山大”的任务,其它更是可想而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当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家长的教育观念无疑是成败与否的一大关键。如果这种应试思维得不到有效扭转,诸如中考体育增加分值之类的改革,落实起来就极易背离初衷。(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