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48岁男子向市长求工作,该如何拯救“失落大龄职场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易之
2021-06-18 09:05:18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易之

  日前,一位48岁男子写给上海市政府的失业求助信引发网络热议。

  写信者王先生(化名)自称高学历,曾任职外企高管,但失业三年求职无门,他和妻子育有两子,靠失业金和偶尔挣到的咨询费及家里有限的储蓄勉强度日。因为境遇不顺,故而向政府求助。

  “王先生”其实运气不错,他的来信得到了很积极的反馈。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为他推荐了四家公司,经过面试他选择了其中一家入职。

  不过他工作了一个月后又离职了,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负责人也表示“后续也会进一步对接,尽量地去帮忙匹配”。“王先生”的前途如何,可谓牵动人心。

官网截图。

  “35岁+”年龄歧视让中年人不堪重负

  “王先生”的求职经历或许是个案,而他遭遇的求职困境除了客观原因,自身心态难以调整这一因素也不可忽视。

  但这件事之所以在网络发酵,也是因为戳中了不少中年人的痛点。

  过去人们印象中的中年人,是事业稳定,有一定积蓄,有能力照顾老小。

  然而现实却是这两年“淘汰中年人”成了高热度的网络话题——中年人的状态远恐怕没有想象中岁月静好。

  很多中年人,如果没有及时完成职位晋升,体力精力又拼不过年轻人,就很容易面临一种“职场危机”。

  而一旦失业,也由于年龄较大,加之房贷、育儿等生活开支较大,找一个满意的职业再就业也困难重重。

  这未必是网络“贩卖焦虑”,诸如“35岁危机”之类的说法是有现实背景支撑的。

  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负责人就说,该中心帮助的35岁以上的求职者“比较多”。

  网上翻一翻招聘信息也能发现,“35岁以下”的限制几乎随处可见。

  某招聘平台的一项调查也显示: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最大的困难是年龄限制。

  但“35岁+”中年人其实是一个成年人业务素质逐渐成熟、家庭心态各方面最稳定的黄金期,本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35岁+”中年人的歧视,折射出是一种畸形的职场生态。

官网截图。

  拯救“大龄失落职场男”,消除年龄歧视是第一步

  帮助像“王先生”这样的“大龄失落职场男”,其实有很多可以发力的地方。

  往小了说,类似上海当地各部门对个体的支持,其实就很值得肯定,也应当被借鉴。

  可以看到,松江就业促进中心对“王先生”的帮助,包括寻找企业、推荐面试、后续沟通等等,必然都是具体的、细微的甚至是琐碎的。

  但这种帮助非常必要,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个人有用的帮助,还得落到微观层面的细致与周密。

  而往大了说,则是社会要消除对中年人的年龄歧视。

  比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就提出取消公务员报考的35岁门槛。类似这种年龄门槛,事实上就可以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率先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的非必要岗位中去除。

  这可以起到一种带头作用,有助于社会重塑就业观念,转变对年龄的偏见。

  同时法律保障也当加强。很多中年人之所以动辄遭遇职场“毒打”,也与正当权益遭受损害有关。

  一些用人单位以种种手段刁难、逼迫、边缘化中年人,致使其只能选择自行离职,用人单位则省去了大量“成本”,进而无所顾忌地“淘汰中年人”。这些也需要得到法律规制。

  此外,也可以考虑针对中年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有专家介绍,相对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更多针对未成年人,德国的职业教育60%针对成年人或中高龄就业者,以帮助中年人跟上时代变化。

  这些也值得借鉴,如何让中年人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职场变化,职业教育可以成为一个具体的抓手。总之,消除对中年人的就业年龄歧视,是一道综合的社会治理考题,需要从法律、机制甚至文化等多个层次破题。

关键词:失业求助信,职场,年龄歧视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