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摘掉“老赖”帽子,信用修复可以有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2020-08-20 09:12:33 
分享:

  长城网评论员 郭慧岩

  8月14日,河北省住建厅发布公告,将沽源县液化石油气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公司移出建筑市场主体严重失信名单(下称“黑名单”)。公告指出,列入“黑名单”管理期限已满一年,且在管理期限内未再发生符合列入“黑名单”情形行为。根据《河北省建筑市场主体失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故将三家企业移除。

  这些年,从国家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信用修复问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失信市场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可通过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通过信用核查、接受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修复完成后,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程序及时停止公示其失信记录,终止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失信黑名单制度自实行以来,对不守信用的“老赖们”起到了有效地制约与打击,而且随着领域越来越广,“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已成为共识。但黑名单终究是手段而非目的。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初衷并不是想看到“老赖”的名单越来越长,而是希望通过惩戒失信主体,让其感受失信压力,从而达到减少失信主体的目的。而让失信主体在制度框架内,通过履行相应义务、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修复信用,正与这个初衷相契合。

  实际上,惩戒的目的也在于修复。如果让失信主体“一黑到底”,“一竿子打死”,挫伤的无疑是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而只要认识到错误、消除了不良影响,达到一定标准,该移除的移除,既是给他们重塑的机会,也是监管部门提升服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进有退,守信与失信的边界才更加清晰,失信惩戒的价值才能更得以突显。对河北来说,其他领域也不妨借鉴一下。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是各地的重要工作,而这样的举措,无疑会让更多曾经“犯过错”的市场主体体会到政策的温度,积极努力重回正轨,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做贡献,更有助于信用体系的维护与建设。

  对于退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来说,应当更加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爱惜自己的羽毛,小心维护,避免重蹈覆辙。

  值得警惕的是,要防止信用修复成为滋生腐败的新领域。这就要求,信用修复必须做到公平、公正、透明,移除标准、监管制度等配套政策也要跟上,防止信用修复领域变质。

  另外,对于信用修复的市场主体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像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行业,一旦出现重大问题无疑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影响,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这类失信主体,在是否给予修复机会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总的来说,信用修复填补了信用机制惩戒与激励相结合的空白,向社会释放主动向善就有机会重获社会认可的信号。有罚有奖,才能将社会信用体系的引导效应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失信,信用,惩戒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