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各地中小学都陆续开学了。开学前夕,许多家长和孩子都在忙一件事,孩子忙着赶作业,家长忙着查作业。春节期间,大人孩子忙着吃吃喝喝、到处游玩,这时候寒假余额就明显不足了。
日前,四川省德阳市发生了一名中学生丢书包的事,结果在网上却成了热点关注事件。按照相关报道,这名中学生去上了一趟厕所,回来告诉家人说书包不见了。这个细节引起了网友自行脑补,认为是学生作业做不完,这才谎称书包弄丢了。原来在段子里发生的事,没想到变成了现实,而随后的结局又出人意料:城管看到了书包,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送回给了失主。“剧情”兜兜转转,吃瓜群众当然感到有趣,至于事实如何,反倒是其次。
根据后续报道,这名学生的作业已经做了一半,书包是在跟同学到图书馆做作业,随后在附近游乐园玩的过程中丢的,而不是有意弄丢的。再说学生今年已经上高一,也不太会用丢书包的方式逃避作业。网友的感慨和吐槽,更多是针对当下作业负担沉重的普遍现象,而不一定套得上这个事例。但当看到这名学生丢失的厚厚一本作业以及封面上写着的“快乐寒假”四个字,还是颇让人感慨的。在如此沉重的作业负担面前,恐怕没几个家长和学生会真正感到快乐。
这就回到一个老话题,中小学的减负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在很多地方和学校,课业负担不减反增?这其实是一个多方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哪一个因素所致。
这么说吧,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各种减负措施,如果没有学校的真正落实,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学校有心减负,又可能被认为是把许多教学负担转嫁给家长,其结果是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而家长这方面也并非铁板一块,既有部分家长觉得作业确实太多,也会有家长认为学生就该做作业,甚至主动加负。各方“博弈”的结果,就出现了类似“囚徒困境”的减负悖论。
所以,这次小小的丢书包风波,虽说不少网友搞错了事实,却也反映了对学生减负的关注。这大概就是减负的尴尬所在。今年放寒假前,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宣布全校所有年级不布置寒假书面作业。学校认为,本来寒假时间就短,平时同学们学习比较紧张,寒假还是给大家放松一点。这所学校的做法,也引起了网上一片热议。能像长江实验小学这么做的学校恐怕没几家,受到网友和家长点赞也就不难理解。其实换一种思维,如果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更多侧重于课外阅读和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失为减负的不错选择。
段子是段子,现实是现实。该做的寒假作业逃不掉,但减负也不能停留在口头。减负并不一定是没作业、少作业,或许应在提高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多花点心思。孩子不觉得是负担,自然也就不存在“减负”了。昨晚,杭州市教育局官微发文说,中小学生做不完的寒假作业就不用做了。为这个作法点个赞。(魏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