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单田芳逝世,大众文艺仍待“下回分解”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嘉南
2018-09-12 10:02:38 
分享:

  单田芳走了,享年84岁,这则消息昨晚刷屏了朋友圈。

  在单老之前,另一位知名的评书大师袁阔成已于2015年故世。当年与他们并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的另两位——田连元和刘兰芳,虽然还健在,但也早已隐退舞台多时。上一次听闻他们的消息,还是因为田连元出车祸。

  于是,很多人感叹:一个属于评书的时代过去了。

单田芳

  是的,这些对90后、00后来说极其陌生的名字,曾几何时在中国却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评书表演四大家”曾经有多火,打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喻,他们是80年代的“四大天王”,是当年大众文艺领域的“F4”。

  许多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里,想必都有过这样一幕:每天傍晚,一家人围着收音机,边吃饭边听“空中书场”。电台那头,评书艺人一块醒木一张嘴,忽而刀光剑影,忽而鼓角争鸣,似有说不尽的盛衰兴亡,道不完的聚合离散。电台这头,听众的情绪也是随之忽高忽低,听到岳飞朱仙镇大捷,则欢呼雀跃;听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便长吁短叹。甚至一场听完不过瘾,调台继续听别家的,那场景,那热情,绝不输于今天年轻人的熬夜追剧。

  和当年“全民听书”的火爆场面相比,评书业如今的冷清衰落让人唏嘘。

  作为一名铁杆评书粉,我听过四大家的许多作品。相比袁、田、刘,单田芳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他沙哑的嗓音,特别契合评书带给听众的那种历史沧桑感;另一个是他的产量特别大,总共说了有一百多部,据说每天播一集的话,可以播到2036年。尤其是他所播讲的那版《隋唐演义》,在我看来是所有隋唐本子中最好的。不仅远超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如莲居士的《说唐》等原著,其前半部甚至可堪比肩三国演义——虽然四明山大战后的部分有些虎头蛇尾。

  但就艺术形式本身来说,评书相比相声、二人转等同样出身草根的曲艺门类,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情节雷同、人物脸谱化问题突出。举个例子,《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岳飞传》中的牛皋、《大明英烈传》中的胡大海,怎么听都觉得是同一个人投了三次胎。又比如演播内容过分局限于传统故事,时代性较弱。虽然单田芳等人也有过创新的尝试,比如录制红色评书,但效果并不怎么成功。

  事实上,评书之所以能够在80年代走红,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恰好契合了电台这种彼时最流行的大众媒介的传播特质,从而填补了那个年代人们相对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应该说,这既是评书的幸运,也注定了它终有一天要被其他文艺娱乐形式所取代。

  这也是为什么,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后,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娱乐产品从3D、4D、5D一路升级换代,评书这种“单声道”的艺术类型,便不可避免地开始走向衰落。尽管评书界也曾有过将书场从电台搬上电视台的尝试,后来又借助MP3、听书APP等工具再度兴起过一阵,但依然无法扭转市场受欢迎程度下降、受众群体萎缩老化等趋势。哪怕是评书铁粉,也不得不承认,落花流水春去也,换了人间。

  对于评书本身来说,这或许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站在大众的角度,评书业的衰落恰恰说明文化产业的繁荣、市场审美眼光的提高,而这何尝不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吗?

  所以,单田芳虽然逝世了,但文化发展并没有停止脚步,大众文艺仍待“下回分解”。

关键词:单田芳,评述,文艺,下回分解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