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时事快评

“计生”光荣引退,人口政策转型当从现在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于泽
2018-09-12 10:05:56 
分享:

  根据中国政府网近日公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定方案”,国家卫健委内设机构有21个,其中并无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司局。这意味着,“计生”管理作为一项曾经重要的政府部门职能,已经从国家部委、部委内设机构两个层次上“光荣引退”。

资料图:今年3月27日,新组建的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挂牌。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我国部委一向强调从机构名称上标识相关职能,这是一种循名责实的职能宣示。比如文化与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上有不少人希望其名称简化,但实际上其名称在字面却有职能列举的味道。上一个五年,国家卫健委叫“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也是将“计划生育”与“卫生”并列,宣示了计划生育管理职能的突出地位。

  “计生”职能引退,而人口管理工作仍在。原国家卫计委内设机构与“计生”相关的有3个司,包括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此次均被撤销。此次国家卫健委新设一个“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承担人口监测预警工作,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生育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

  “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的设立表明政府还是要管人口问题,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变迁,此人口问题已非彼人口问题。“计生”作为人口问题,说简单点就是控制人口、提倡少生。而当下中国的人口问题,务实一点讲,已经变成需要鼓励生育了。现阶段是鼓励生二胎,根据一些风向,可能很快就要全面放开生育,并鼓励多生了。

  民为邦本,人口也是一种基础性、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当前中国老年化加快到来,人口出生率在世界上已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从世界范围看,“少子化”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然结果,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面临“少子化”困境。很多发达国家都有鼓励生育的政策。对中国来说,经过三四十年持续高速增长,该来的今天还是来了。政府放下人口问题不管是不行的,继续搞任何意义上的“计划生育”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

  这是一种方向性转变,对于计划生育工作者来说,不啻是一次“再就业”和转岗转业。方向的改变,意味着目标、路径、方法前后大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用完善的社会福利鼓励国民生育,据说年轻夫妇可以仅仅靠生孩子就把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但多数人还是不愿多生。我们过去是不让多生,想了很多方法,而且有效;但要把工作颠倒过来,转而让人们多生,我们过去掌握的那点本领恐怕就不够用了。所以计划生育工作者不要有继续轻车熟路做我原来的人口工作的想法,对新的人口工作要有敬畏感,最好还是要有“本领恐慌”。

  但从当下一些地方对待人口工作的做法看,这些地方对我国人口工作的方向转变、性质变化相当无感,甚至在“计划生育”的旧有轨道上末路狂奔。7月5日,河南柘城县召开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动员会;有消息称,福建福州州近几年一直在忙着向多生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国家的人口政策已经发生方向性转变,但一些地方对此充耳不闻,在很多人看来,实际上是在逆潮流而动。

  他们为逆潮流而动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严格依法办事”,因为提倡“计划生育”的法律与地方法规尚未废除。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逆潮流而动的主要原因无非两条:一是旧观念、旧思维、旧方法、旧模式的惯性很强大,二是征收多生社会扶养费的利益使一些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计划生育自1982年入宪,政策推行迄今已经37年,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了一些人的人生价值所在,现在转而鼓励生育,这种转变的难度对他们而言是可想而知。利益的诱惑,更是让他们割舍不下。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顺应时代潮流对于国家和个体来说都可以说是别无选择。顺势而为,这是一种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中国由过去的控制人口转向鼓励生育,这是一种历史的辩证法。政府政策必须“因时而化”,是灵活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只能与时俱进。任何法律一旦脱离实际,其合法性、生命力也就走到了尽头。这样的法律,不应成为任何人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借口。

  “计生”从国家部委职能中引退是一个相当明确的信号,它意味着,地方政府与计划生育工作者都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摸清本地人口的真实状况,科学地评估其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可行的政府对策。务实地讲,中国下一步的人口政策只能是鼓励生育,没有中间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当再有“与众不同”的幻想。我们也已经没有可以拖延和虚掷的时间。逆潮流而动甚至末路狂奔,其实是一种拙劣的表演,它会被历史和人民“看见”并且记住。(杨于泽)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府部门,转型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