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南站和朋友道别,他转身去打车,我到了天津东站发消息报平安,他还在排队……”
这不是段子,而是中国交通报源自真实生活的吐槽。每到旅游出行旺季,关于国内大城市火车站交通拥堵、黑车泛滥、秩序失控、服务缺位的吐槽时见“井喷”。
一到深夜出租车就变成黑车;凌晨时间车站乘客难疏解;候车厅商铺多,挤占候车空间……近日,关于北京南站变成“北京难站”的话题在网上再次升温,而且引出了线下相关部门的应对行动。
北京南站内等待出租车的队伍。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南站以及西站等各大火车站,乘客体验差等问题固然突出,但是其实这并非北京一地的现象。实际上,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火车站都是备受旅客吐槽的槽点。北京火车站之所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与北京的显著地位有关,也与北京南站作为国内最早高铁站的定位有关。
放眼全国,大城市火车站问题其实非常普遍,也是由来已久。在网上,关于火车站的吐槽时常可见。媒体和网友总结了许多关于火车站的吐槽,诸如:给城市“抹黑”的五大火车站,至今仍被吐槽;几乎到过全国所有大城市火车站,唯独对重庆火车北站感到头疼;市民吐槽郑州火车站八大问题工作人员爱答不理……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长期以来,很多火车站给游客留下了不愉快的体验。
坐火车,对许多乘客而言,是一种富有仪式感的出行方式。铁路,也是我国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铁兴起以前,我国各大城市的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就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是,由于受多种原因影响,它们多注重站房的建筑设计,而对火车站的功能环境未有足够重视;更注重旅客集散功能,而忽视了休息服务等配套设施。随着城市化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高铁推行,各大城市纷纷兴建高铁站,或对原有的火车站进行升级改造。总体而言,与传统火车站相比,新修建的高铁站,在集散功能、配套服务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也有改善。但是,毋庸讳言,一些定位高端、具有示范作用的交通枢纽城市的高铁站,却至今存在乱象,甚至成为城市痼疾,比如此次舆论关注的北京南站。
这些火车站的硬件设施大都不错,但是配套服务功能落后,乘客体验差,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午夜的北京南站,面前都是出租车,乘客却打不到。来源:北京日报
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设施和公共建筑,除了集散旅客,还应该兼具多种功能。理想的火车站,不是突兀立在城市边缘,而应该和城市融为一体,甚至起到推动城市发展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火车站不仅是城市的窗口,它其实就是城市的一部分,或是城市的缩影。当前存在的火车站服务缺位、配套落后、黑车泛滥等问题,是城市治理综合症在局部地区(火车站区域)的体现,它是一些城市治理粗糙化的结果,也是城市治理失效的表现。
十多年前,我在所在媒体上采写了《谁来擦亮大武汉的“窗口”》,报道武昌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乱象,随后有关单位对曝光问题进行了整治;十多年后,今年1月底的一天,在新建的高铁站,又遇到新问题。那天,去武汉站接人,由于大雪,列车晚点,晚上11点半才到。因为地铁已停运,出租车僧多粥少,网约车久侯不到,等了一个多小时无果,最后只好乘公交车加摩的,辗转到凌晨3点左右才到家。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易建强表示,有关部门应早日推进机场、高铁站等地的网约车专用通道和必要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破解高铁站的乘车难等配套问题。
近日,针对媒体曝光的问题,北京有关单位进行了行动,这种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运动式治理的做法到底效果如何,恐怕难以令人乐观,毕竟,这类治理时常可见,但是相关问题仍然是老大难,没有得到根治。
大城市火车站成“难站”,看似是交通领域的问题,究其根源,却又不仅仅如此,而是城市治理、管理的问题,说明传统的城市管理体系和交通运转机制出现了障碍,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和难以满足人们对出行的美好需求。
而要解决这些痼疾,不能把治理的目光仅仅盯在火车站一隅,而是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科学设计和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把火车站作为现代城市功能环境的一部分来治理,或为根治之道。(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