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

“爆款”专业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杨三喜
2018-05-31 09:31:21 
分享:

  再过几天,首批“00后”就将迎来高考。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今年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高校数量达250所,“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60所。大数据、机器人等新开设的“爆款”新专业,将成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难以回避的选择。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而这将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甚至出现“坑”多“萝卜少”的局面。《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占5%左右的比例。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需求,而另一边则是人才总量的不足,人才缺口巨大。

  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性较强的行业人才将成为紧俏人才。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高薪自然也不会是问题。不久前,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在网络流传,显示有20多家企业年薪突破了30万元人民币,其中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年薪最高,达56万元人民币。

  对于考生来说,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新趋势,职业前景可观,确实很诱人。但既然是新开设的专业,就有当“小白鼠”的风险。一年前,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成为国内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之后不过一年时间,国内已经有多所高校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相关学院。5月16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更是在同一天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然而,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学科布局、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还没有探索出成熟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依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培养方案也是五花八门。考生选择这类新开设的“爆款”专业,应当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理性抉择,要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做好学习过程会很辛苦的心理准备。从目前机器人工程等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课程较庞杂,且可能难度较大。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目标。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开设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是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科技人才、抢占国际科技前沿制高点的要求。但是,在缺乏足够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仍面临很多挑战,最主要的便是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人工智能高度依赖大数据和硬件投入,其最新进展几乎都来自企业界,且更新速度快。高校必须与企业建立联系,否则等到学生走出校门,很可能发现所学的东西都已经过时了。因此,必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打破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边界,破解高校与市场需求的“两张皮”现象。比如,北京大学120年校庆时,百度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元人民币(含部分等值资产),联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用于人工智能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与探索。

  人工智能领域更多需要的是跨界人才,“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之路,这就要求加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对于高校来说,如何突破需跨学科合作,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杨三喜)

关键词:爆款,专业,人才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