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新闻

“老漂族”:他乡何时变故乡?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天虎
2018-04-18 11:23:00 
分享:

佟凤英在保定帮儿子照看孙女。照片由本人提供

  长城网4月18日讯(记者 张天虎)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回家省亲的日子近了,54岁的陈玉萍掰着指头掐算着日子,一年前,她离开生活了50年的东北老家,来到石家庄帮忙照看孙子,今年五一,陈阿姨特意和儿媳“请假”,早早预定了回家的车票。

  去年3月,为了支持子女工作、照顾孙子,陈玉萍离开老伴,从哈尔滨来到石家庄,成为陌生城市中的一员,像陈玉萍一样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跟随在外地定居的子女生活的异乡老年人,学界称之为“老漂族”。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43%的老人离乡是为了照顾晚辈。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们却和陈玉萍一样,从四面八方来到子女所在的都市,成了子女家庭中的保姆,在每天的黄昏中奔波忙碌,也在一生的黄昏中漂浮不定。

  进一步老漂,退一步空巢

  俗话说,“老人似古树,离家无水土”。意思就是老人就像一棵树,不要轻易离开故土;要想离开,就像把一棵根基扎得深远的老树连根拔起,其艰难痛苦可想而知。但为了减轻子女的生活压力,父母正在用生命最后时光帮我们分担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

  工作太忙没法带孩子,父母帮忙;没空打扫家里卫生,父母包办;习惯了家里的饭菜,父母承揽……接连不断的供需矛盾,子女们一个又一个理由,令老漂族前赴后继,开始了长时间的城市“漂泊”。

  比起陈玉萍,孙女已经上幼儿园的佟凤英白天时间要更难打发。“之前照看孙女,苦点累点但有乐子,如今孩子上学了,我倒觉得抑郁了。”虽然在城里生活了将近4年,但对于年近六旬的佟凤英来说,“哪都不如家”。

  佟凤英的老家在唐山滦南农村,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保定落户定居,2014年7月,可爱的孙女诞生了,成为母亲几十年后,她再次扮演起“母亲”的角色,主动承担起照顾晚辈的责任,但生性倔强的老伴却不习惯城里生活,宁愿独自留在乡下,守望着几亩薄田,佟凤英成了“单漂”。

  城市里没有了亲朋好友,孩子们早上七点便匆匆出门上班,送完孙女上学,偌大的屋子只剩下她一人,相较于思乡心切,生活圈小,“精神空巢”更是老人最大的苦恼。对于喜欢热闹的农妇来说,在小区里偶遇老乡,唠上几句家常,心情都会敞亮许多。

  对于母亲的处境,自幼懂事的儿子姚希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母亲为了排解寂寞,经常给老家的亲戚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个钟头。”姚希双说,自己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并不高,请保姆照看孩子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还难以吃消。

  一头是故土,一头是亲情,佟凤英在两种无法割舍的信仰间挣扎;离家一方痛心,留守一方心酸。姚希双早已分不清哪个是故乡、哪个是异乡。尽管在城里生活有种种不适应,但多数老年人和佟凤英一样仍然表示,只要子女需要帮助,自己还是会义无反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养老,老漂族,夕阳红,故乡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