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直播

  • 2016/03/04 08:19

    长城网

    【深化改革篇】以深化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雁大群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此后中央政治局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去年又通过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方法。

      两年来,中央充分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创新机制的作用,京津冀三地按照中央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作用,改革、创新、融合、协作成为发展新主题,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通畅了,机遇增多了,协同发展也给更多普通百姓带来了实惠和便利。

      当然,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京津冀三地积累了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诸如北京天津的大城市病、京津周边河北部分区域的贫困问题,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努力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各种障碍。

      一是积极突破制约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从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中有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建设、构建区域性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规划,两年来,中央和三地政府就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但是就目前看,这些机制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群众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治理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京津冀区域内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清除。

      二是积极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诸如养老、就医、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壁垒。这些差距和壁垒不解决,北京向河北疏解的人口就还有可能回流,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就不可能破解,京津两地的“大城市病”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缓解。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加快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统筹三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三是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与京津相比,河北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法治观念和服务能力上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保证非首都功能在河北落地生根,各级基层政府还要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河北省各地正在大力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这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根本出路还在于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同时,积极发挥人大、政协、媒体的监督,使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通过广泛的社会监督得到有效约束。

  • 2016/03/03 08:11

    长城网

    【开放发展篇】开放激活京津冀协同发展活力

      ●边建军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全面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发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三地共同迎来协同发展的春天。

      二月的燕赵春潮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鼓点锵锵催人奋进。河北正成为国内外关注、投资者青睐的热土。两年来,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形成;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打通京昆高速、111国道等10条连接京津的“断头路”、“瓶颈路”,津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北京新机场、京张高铁开工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组建运营,交通“一卡通”启动实施,356条公交线路与京津实现互联互通;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成效;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共建园区扎实推进,北京现代第四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河北;教育、医疗、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全省25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开展合作,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全面取消,海关实现通关一体化……协同发展为河北带来的全方位、历史性变化正日益显现。

      洞幽烛微,成绩令人鼓舞。这源于河北的开放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北而言,开放发展也是多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更应该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们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攀登前人没有登过的高峰,将遇到不少新情况,碰到不少新问题,接触到不少新事物。试想,不解放思想,仍囿于本本,墨守成规陋习,京津冀一体化就成为空谈。两年间,一些干部的思想已经打开,但有的还是缺乏开放意识、合作共赢意识……这些都束缚了河北扩大开放的步伐、制约了协同发展的空间。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承担国家改革试点任务,特别是围绕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唯有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先行先试,大胆突破,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改革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威·赫兹里特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只有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更开放的胸襟,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才能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实现与京津同城融合发展。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遵循规律、互利共赢的原则,盯住京津,主动上门,躬亲服务,借力京津智力资源密集和市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持续创造环境,增强吸引力,建设好发展环境,使河北成为对外开放的高地。同时,搭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发挥河北优势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作用,推动钢铁、水泥、玻璃、电力、纺织服装及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全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 2016/03/02 08:27

    长城网

    【依法行政篇】协同发展千万别让法律让路

      ●赵艳生

      自从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重要指示后,两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稳步推进,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对河北来说,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北工作的主基调之一。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省各级党政领导需要研究的问题。

      众所周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但是协同发展也绝对不是北京甩包袱,把落后产业转移出去。而对于河北来说,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也不是各地穷尽一切方法来吸引北京产业转移。协同发展,不能为了快而不顾一切,不能为了协同而让法律让路。协同发展也应该依照“交通规则”行车,来依法行政,而不能让协同发展成为一些领导手中的“泥人”。

      我们知道,“捏泥人”全凭捏泥人师傅的一双手,他们想怎样捏就怎样捏,想捏成什么形状就捏成什么形状。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捏泥人。在承接过程中,应该杜绝行政领导想给京津外迁产业什么优惠政策就给什么优惠政策现象的发生。协同发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靠服务,而不是政策无底线的倾斜,特别是不能违法。法律是标准,是协同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否则,协同发展将会呈现五花八门、无序的局面。

      而且,也只有依法协同,才能有效杜绝腐败。不依法,势必会按照行政首长的命令行事,这样协同发展就会以某些行政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发生跑偏,造成权力独大的局面。在违法行政的情况下,在产业转移的特殊时期,势必会出现一些人用糖衣炮弹公关领导干部的情况。因为行政领导的一念之差,就会让公平公正的天平发生巨大的倾斜,毕竟差之一毫谬之千里,在强烈的腐蚀之下,难免会有干部被拉下水。

      也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有序协同,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各地都在摩拳擦掌,一些地方为了争得转移项目,就像夺宝一样,优惠政策无限制的节节攀高,其实这不利于协同,更不利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拼的是服务,而不是无底线的政策倾斜,无底线的让步。对河北来说,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不是河北各地来“夺宝”,京津产业也不是“夺宝岛”,不能“价高”者胜出。

      而且,也只有在协同发展依法行政,才能让京津产业转移吃一颗定心丸。若不依法行政,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容易发生政策朝令夕改的现象。只有依法才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一贯性。依法行政才能避免出现产业转移前当“大爷”,产业落户后成为“孙子”的现象。产业转移前行政领导拍肚皮保证,一旦转移后,这时政府也就成了“刀俎”,企业可能就成了“鱼肉”,只有依法行政,才能避免产业转移后政府对企业“磨刀霍霍”,如果那样,企业的利益也就很难保证了。

  • 2016/03/01 08:21

    长城网

    【传承创新篇】文化创新让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花更芬芳

      ●张立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印发,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规划》对“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九大任务,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成为九大任务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从经济层面、环境保护层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更高层级的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相关的改革和措施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当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这当然离不开各个领域改革和创新。文化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营养液、润滑剂、融合剂。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文化的滋润,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京津冀向来不缺少顶级的文化载体和符号,皇家历史文化、长城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滨海文化、古人类文化等等,每一个都如数家珍,累计起来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展和深度影响的今天,特别是在社会趋于浮躁、追求碎片化欣赏的时代,在创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真的离不开文化创新这道盛宴。

      谈论京津冀的文化,当然离不开先从北京的文化开始,谈论北京的文化,又必须要谈谈故宫的历史文化。故宫文化的博大精深,恐怕世人用一辈子的时光也难赏其全貌。这就需要通过创新,表达形式的创新,传播途径的创新和观展形式的创新等来实现。近年来,在网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文化创新,真的闪耀着故宫文化创新的俏丽身影。从倍受推崇的故宫文玩时尚小工艺,通过故宫淘宝等媒介向公众敞开胸怀以来,不仅收获了不菲的经济收入,也掀起了公众对故宫文化的热潮,这是难能可贵的文化再审视,加深了世人对故宫文化的再认同,也推进了故宫文化的传承,这当然要把成就归因于文化创新上。

      文化创新是没有地界的,当然需要更广泛、更草根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近一两年来,石家庄文化大庙会,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广泛参与。年俗表演,戏剧秧歌汇聚,唐卡版画展示,花卉游园活动等轮番上演,展现的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文化表达和传播形式创新,给公众带来了文化享受。

      之前,中央颁布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就是要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使文化不仅成为一项活动,更应成为一种产业,一种纯净和可持续,并能形成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通过文化体制创新,国有文化企业、院团等在市场中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但转变最大的是所衍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转眼已是战略实施两年的时候,回眸过去的两年,展望战略实施的未来,文化创新,必然有它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不可估量的巨大能量,创新的不再仅仅是文化形式,而是一个区域融合发展、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定浇灌着营养液,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花也必将更加芬芳。

  • 2016/02/29 09:07

    长城网

    【共享发展篇】共享发展拉高京津冀一体化“颜值”

      ●薛家明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的重要指示,让北京、天津、河北的广大干部群众倍感兴奋,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地加快了推动协同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三地积极共享发展成果,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拉高了京津冀一体化“颜值”。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坚持共享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必然遵循。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非常深刻的论述,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环保、交通、要素市场“一体化”破题。这无疑吹响了共享发展的冲锋号。

      加快经济共享,拉高发展颜值。“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对于经济结构而言,更是如此。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却一直是“两高一低”——河北处于经济洼地。而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无疑拉高了发展“颜值”。比如,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河北从京津引进资金6000多亿元、项目7000多个。这无疑补强了发展短板,拉高发展“颜值”,给京津冀一体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加快交通一体化,提高发展动力。“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号喊了多年,亦被无数先例印证。然而遗憾的是,断头路一直以来都是一体化的伤疤。严重制约着三地的互联互通。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共享交通发展,大大提高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从去年到今年6月,河北投入1241.9亿元对接京津,有5条对接京津的大通道被打通,等等。随着这些交通动脉的打通,必然会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动力。

      加快人才共享,提高发展内涵。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先机。人才无疑是京津冀一提化的最大红包。随着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外溢,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融入津冀;随着大量企业的外迁,更多商业人才、物流领域的专家,都走在一体化的“路上”。而随着人才的引入,更让河北的发展更有品质、更有内涵。

      机遇是发展的“加速器”。谁率先把握机遇,谁就赢会得发展的先机。对河北而言,目前最大的机遇就是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首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这是河北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河北发展的最强动力。而要实现真正的“加速”,就需要河北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坚持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之路, “始终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工作主线”。

  • 2016/02/29 09:07

    长城网

    【绿色发展篇】让京津冀协同发展行驶在绿色轨道上

      ●魏金改

      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制定了9个方面的重点发展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三地一盘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规划》印发实施,恰逢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两周年,可谓意义重大。《规划》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正式提出到《规划》出台,已有两年时间了,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活,特别是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会不会得到提升和改善,这是老百姓评价规划秤杆上的那颗星。

      走在京津冀大地上,这两年的雾霾压的实在让人心里沉甸甸的,2014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11个城市排在全国污染最重的前20位,人们渴望蓝天、绿水比任何时候都迫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要空气好了,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路不堵了,环境宜人了,京津冀也就真正实现了一体化。

      检视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只有坚持绿色发展,让京津冀发展行驶在绿色的轨道上,才能让百姓实现宜居生活,才是《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要坚持产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产业的绿色化。京津冀区域内全年燃煤高达13亿吨,占全国煤消耗量的三分之一,水泥、钢铁、炼油、石化等高污染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产业不转型升级,就谈不上生态环境的改变,因此要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坚决说不,加大对现有存量的压、转、改,对于问题较大的要坚决关停。同时要围绕“绿色+”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生产线”,从产业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能源、绿色+冶金、绿色+农业;从生产和销售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制造、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物流。从政策领域来说,每一项社会政策的出台,都应当将“绿色+”的理念考虑进去。

      二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显现的“城市病”,归根到底是生态环境意识薄弱。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减少了绿地和湿地;城市布局过度集中、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过度开发、污水肆意排放、交通拥堵、产业结构失衡、单纯追求GDP等,超出了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的承载能力,是造成京津冀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原因。因此要坚决摈弃以往的发展模式,三地要统一治污标准,统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统一划定生态红线。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法治,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必须“零容忍”。

      三是构建严格、统一的绿色考评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京津冀地区应率先试点示范绿色核算,把以往GDP考核定为绿色GDP,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对各级政府和干部的绩效考核,并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一票否决。

      用壮士断腕式产业调整来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变,让生态政绩观来为绿色发展奠基护航,借协同发展机遇,让三地携手共同营造良好的宜居生活环境,让生活在京津冀的人们感觉舒适、和谐、美好。我们期待沐浴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阳光下,明天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更美好。

  • 2016/02/27 21:52

    长城网

    【互联互通篇】下好交通“先行棋” 全局谋划促发展

      ●刘进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由此,三地共谋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释放勃勃生机。

      要想富、先修路。两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三地通盘谋划,顺势而为,早早便将交通一体化明确为先行领域。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交通重点工程从图纸变为现实,京津冀轨道交通网、打通京津冀断头路等实实在在的改变正给三地群众的出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风更需凭借力。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规划中明确提出,三地互联互通,加快重大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这对于进一步打破三省市“一亩三分地”交通思维定式意义深远,为三地交通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再次注入“国家动力”。面对政策东风,交通理应走在前、做表率,当好先行棋,做好马前卒,将发展触角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海陆空,构建更为绿色、便捷、顺畅、高效的京津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交通的绿色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有目共睹,近年来在京津冀交通发展的大潮下,我们从来不缺少大手笔,张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津保铁路通车、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京津冀多条高铁实现“无缝连接”……无数事实证明,京津冀交通“先行棋”蹄疾步稳,成效显著,三地正在迎来出行的全面提速和畅通时代。这着实令人欣喜、催人奋进。

      然而,交通先行并非一劳永逸,这是项任重道远的民生工程,诸多短板和问题亟待破解。以往,三地交通发展都是站在各个省市、各个区域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客观上形成了比如“断头路”、“肠梗阻”,还有一些过多、过度密集的收费站,既影响交通效率,也影响物流顺畅。因此,打通断头路还应被摆上首要位置,这需要通篇布局谋划,科学合理调研,确保每一公里道路的铺设都及时必要,切合群众最迫切的出行需求。

      除此之外,铁路一体化、航运一体化等也存在很多现实难题,旧有的发展模式需要时间去完善和转变,它需要顶层设计更加富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不断大胆尝试与探索三地交通体制机制的创新,确保在最大空间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合理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经成为三地共同发展的强大引擎,交通先行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一个规律,更是一个实践经验的总结。相信不远的将来,三地在大交通的助力下,人才、资源、产业发展会全面提质增速,城市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步缩小,协同发展之路也将更加坚实厚重。

  • 2016/02/26 15:43

    长城网

    【转型升级篇】转型升级助京津冀共奏“十三五”凯歌

      ●郭雪营

      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制定了9个方面的重点发展任务,其中包括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的关键手段,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破题之作,三地合作孕育着诸多机遇,产业的重新分工和布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势必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做好产业承接和互动合作,就能实现“三赢”。

      当前,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加,粗放式的发展再也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在产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拐点,如果能够抓住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完成蝶变,将在“十三五”的开局阶段占得先机。

      因此,这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由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总量向注重效益和含金量转变,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的道路。新常态充满挑战,对于河北的钢铁、玻璃、水泥等产业来说,无疑是经历了严寒的“冬天”,有的大面积亏损,有的奄奄一息,濒临破产;当然,新常态也充满机遇,谁能扣准时代脉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谁就能在发展中掌握主动,就能在转型升级中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

      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就必须做到破立并举。要敢于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大刀阔斧地砍掉“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工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充分涌流,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让“大老粗”产业更有内涵,让老牌工业焕发新的活力;同时,还要找准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旅游、金融、文化等文章,主动适应新常态下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在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细化服务类别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外,还要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科学化水平,加快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步伐,实现由农产品供给向生活休闲、旅游度假、文明传承等多功能的拓展,让农业充满科技和创新的“味道”。

      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是京津冀三地的共同目标,是推动经济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常态下,必须主动寻求改变,顺势而为,遵循好“大逻辑”;同时,还要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加强联动,“三地一盘棋”,大力实施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广工程,共同做好“如何更好发展”的答卷,那么,京津冀三地必将在“十三五”时期携手迈入全面小康。

  • 2016/02/25 08:29

    长城网

    【创新发展篇】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创新发展代言

      ●殷建光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这七点要求掀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两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条不紊,全面展开,蒸蒸日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京津冀三地发展,造福了京津冀三地人民,为新时期我国的创新发展打造了美好样板。可以好不夸张的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为创新发展代言。

      这是战略布局的创新发展。中国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之后,如何进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具体要求的提出为我们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此,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协同发展成为三地发展的时代命题。协同发展,不仅让三地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功能定位,而且,打造三地发展的崭新平台和机遇,激发起三地发展的新热潮。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了北方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开创了新常态时代,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崭新领域,这个战略布局的创新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催化剂。

      这是落实四个全面的创新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基本框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先行试验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凸显。三地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地根据各自功能深化改革开放找到了各自的发展方向,三地共同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力地促进了三地的社会秩序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标杆。

      这是造福人民的创新发展。三地协同发展,让人民有了丰富的获得感,造福了三地人民。一方面,公共保障设施三地协同发展,提升了三地人民的公益保障幸福指数,从交通到医疗,从通讯到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幸福三地人民;一方面,三地协同发展,给三地人民打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就业平台,传统产业更新换代,新产业层出不穷,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人民打造生活提高水平奠定基础,打造幸福。

      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发展。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拼搏奋斗,需要我们各地手拉手,心连心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了一个典范。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的是区域抱团经济,创造的是协同发展的规模效应,营造的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发展氛围。在协同发展中,落后地区找到自己的发展立足点,迎头赶上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打造自己的发展新天地,促进落手地区发展,让自己的发展有新精彩;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个创举,为实现中国梦征程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让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有了一个美丽引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创新发展代言,创新是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不是一个新词,但是,新时期的创新必然要有新的内涵,新的理念,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这个新内涵新理念的具体而形象的诠释。新时期如何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很好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