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冷嘲热讽爱心救援
友人谈及汶川地震时他在灾区的几个重要感受,第一句就是“交通和通讯能否保持畅通是第一位的”。我也在汶川地震后去过灾区,对此话深有体会。 一味批评社会救援车辆添堵,强调民间“不添乱”,这是雅安地震发生后存在的一种认识。 灾区道路堵塞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为山体塌方、巨石挡路、碎石下落;二是大型机械车会车困难,为救灾而来的重型装备派不上用场。 另外,次要原因至少有二:在交通管制、管理方面有不足,如京昆高速雅安段、成温邛高速等禁止社会车辆通行,去灾区的私家车和民间救灾车,被迫绕道国道308线、省道210线等国省干线,加剧了拥堵;信息和指挥方面也有问题,如进入灾区的某些专业救援队、医疗队四处奔波却屡屡“扑空”,遭遇无人可救、出师无功的尴尬,这自然会干耗交通资源和其他资源。 媒体不该对“××公司抗震救援队”、“××美容美发店抗震救援车”等民间救援行为做负面报道。与五年前汶川地震后情况相比,这次地震后自发的爱心救援迅捷而给力。民间人士通过微博、微信联系与集结,带灾民急需物资从各个方向涌向灾区,为灾民雪中送炭功不可没。对这样的民间爱心、社会公义,应有理解和客观的评价。 不受交通限制的摩托车拉乘客前往芦山,然后空驶返回雅安,再度揽客上山,此不该“被负面”。摩托车搭载的是灾民最需要、最亲密的人,他们是灾民的家人,在外打工的壮劳力,返家救灾的生力军。此时“偏往虎山行”,只为救人保家一个目的。 媒体称“在芦山县城,几乎每一条道路两旁都停满了车辆,有当地居民的私家车,但更多的是外地赶来支援灾区的社会车辆”。交警在4月20日晚禁行所有社会救援车辆,这些车是在禁行前赶到震中的。 雅安地震当晚,来自汶川的数十辆出租车装满水和方便食品,赶赴芦山灾区。当地人称:“他们(出租车司机)懂得雅安人的心情。当年他们就是这样盼着山外的人来救的。” 震灾发生之后,能在第一时间投入救援的往往是个人和邻居,当地自救和邻区来援比等待更大的救援更现实、更有效。所以说,在震灾后即刻劝慰“大家不要自发行动,政府会有安排的”,并非理性之说。 当灾情评估已经明确、看到救灾力量明显饱和时,再劝阻、疏导民间救援力量是对的,但藉此否定或淡化来自民间的“精神文明”与切实贡献,这不客观。民间自发爱心救援活动,属侠风义举,即便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也不可冷嘲热讽、白眼相待。(黎明) |
关键词:地震,救援,车辆,添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