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不宜泛化
最近,不少城市在整治交通秩序中,将“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一时成为热词,频繁现身在各种媒体上。与其相配套出现的,还有“中国式骑车”、“中国式跨栏”、“中国式堵车”等词汇。 “中国式××”的说法,最初大概出自10多年前的一部小说和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此后其后置词被扩大延伸到其他许多方面,如“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插队”、“中国式陪读”、“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饭局”、“中国式送礼”、“中国式吐痰”,等等。“中国式××”标签越来越多,广泛地在社会上流行,2012年12月,被《咬文嚼字》杂志评为“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中国式××”,多是以调侃、嘲讽的口吻,议论批评国人素养或中国社会问题。如“中国式过马路”,调侃批评的就是国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其他的“中国式××”,也多是对一些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的冷嘲热讽。 应当说,“中国式××”中提出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是存在于我国社会和民众中的。对那些在我国有比较突出的现象,标上“中国式”标签,以求引起注意,从而促进问题的改善与解决,有它的积极作用。不过,“中国式”标签却不宜泛化,不应乱贴。比如闯红灯、乱插队、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在我国只是存在于一部分人或一些群体中,不宜以偏概全,笼统地戴上“中国式”帽子,将全国人民一网打尽。其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也并非中国特产,外国也有,如果有差异,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日前沈阳在查处集体闯红灯的行人中,就有老外。不能说老外这样做,只是由于“入乡随俗”,是感染了“中国病”。实际上,外国的“俗”,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的“俗”,本来也存在闯红灯一类不良习惯的。车祸频发,交通缺少安全,是困扰着当今世界众多国家的共同问题,不要把闯红灯一类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只看作是我们所独有。至于说集体闯红灯,是基于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应当说,这种心理也并非只是我们的“国粹”。 “中国式××”的泛化,如不引起注意,任其继续发展,会使人感到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存在诸多“中国病”,有损国家和人民的信心。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传统,现在正阔步行进在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尽管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无疑是伟大光荣的一族。为了更好地前进,争取更大的辉煌,需要针砭国人和社会存在的问题,以期尽快予以治疗,但要实事求是,是多大问题就说多大问题,不要轻率地给其戴上“中国式”帽子。柏杨写过一本叫做《丑陋的中国人》的书,那是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集中批判了中国人的“脏、乱、吵”等不良的性格,从整体上说,并非说中国人就是“丑陋”的。事实上,有更多的书籍,写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与品格,展现了“可爱的中国人”、“美丽的中国人”。 “中国式××”近年所以迅速泛化,显然和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有关。一些媒体为了“抢眼球”,喜欢用夸张性标题,吸引那些“看报只看题”的受众。于是,一些局部问题和局部现象,被夸大概括为“中国式××”,并且一再进行渲染,以致“中国式××”竟成了流行语。这样的“标题党”,当然不止于一个“中国式××”。(江曾培) |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交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