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群众掌声,是时代的节拍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08 15:1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气象台说,眼下是28年来最冷的冬季。但“今年将停止使用劳教制度”这条消息,成为开年最具暖意的改革“剧透”,人们奔走相告,一片掌声。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确定的劳教、信访、司法、户籍等2013年四项改革重点,尤其是劳教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兴奋点不仅在于某个陈规旧制有了新政新解,更愿意理解成:决策层听到并回应了民众的呼声,民意得到了尊重。人们品味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成就感,也希望由此看到决策者改革的决心,进而掂量自己对未来生存状况的信心。

  春江水冷暖,民意最先知。尤其在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代,民心的感受最敏感,最细腻。

  习近平说,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也因此,习近平强调,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习近平这番话,给那些为如何凝聚共识而犯愁的执政官员,指明了方向——顺民意,应民声,把百姓的意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这是一个打开了几十年国门的开放时代,少了一呼即应的盲从,多了视角不同的思考。许多权力拥有者感慨共识难聚,把这个难,怪责于民。而新年伊始,民众对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改革信息的掌声,给共识二字作了最好的回应:共识之所以难聚,不应该责问民心,而应拷问这个“识”,是否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硬撮合、硬拿捏的所谓共识,之所以放到现实中一经检验便一盘散沙,正是因为这个共识,是权力的意志,权力的共识。

  实施30年的劳动教养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失去了民心,践踏了民意,虽舆情、民怨呼声不断,但无法撬动这一制度的坚硬。其间暴露出的立法不严、执法随意、权力恣意等问题,戗害了许多公民的人身自由。劳动这么美好的事,与教养这么美好的词,经过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一组合,已经成为民怨所指的制度之痛。如果说,这项制度的改革是一块坚冰,那么,百姓为融化这块坚冰,付出了太多沉重的代价。这是民众意愿与权力意愿发生冲突时,民众所承担的不幸。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一届领导集体将中国梦与百姓梦,完成了一次梦想的整合,一次共识的协调。这个梦想或曰共识,包括了自由平等的法治梦、清明开明的公平梦、宪法赋予的公民梦……而每一个梦想的背后,都有着历史的负载。负载着民众的痛楚、权力的坚硬,承载着与时代节拍不相适应的傲慢与粗暴、冷漠与缺失。

  让改革来实现蜕变,实现与旧式权力意志与民众意志的天人合一,民意不是障碍,而在权力的拥有一方。权力的灰色地带消除了,权力不再恣意,不再生硬,权力的手势不再用来指手划脚,而是用来服务民众,许多人会因此失落、失意。这是权力在改革中承担的代价。在权力的失意与民众的痛楚之间,决策者取谁舍谁,改革的决心大小、诚意与否,民心一目了然。

  政法工作改革,释放出权力尊重民意、寻求权力意志服从民众意愿的新“手势”。权力放下架子,手势不再硬拗,百姓便会报以掌声。共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顺民意,不硬拗,水到渠成,用不着刻意凝聚。群众的掌声,是这个时代最好最强的节拍。

关键词:政法工作改革,劳教制度,习近平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