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只会升不会降?
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参考答案是年龄。可在不少网友眼中,手机套餐也是如此。近日,用户刘先生向澎湃新闻记者反映,为了给手机套餐降档,他往返老家两次,耗时2个月,中间还经历了一次“不降反升”,由此怀疑运营商故意阻止用户资费降档。
手机套餐降级难,可不算新闻。多年来,这一问题被屡屡曝光,可始终“屹立不倒”,已然晋级顽瘴痼疾之列。其套路已无新意,无非是让用户“找不到降级选项”“升级一键办理,降级要去营业厅”,工作人员来回“踢皮球”、自称没权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此类现象并非某家运营商所独有,且不只是降级难——如销号、携号转网或注销宽带,每个都不简单。
“升易降难”,究竟难在哪?说到底,意愿。“踢皮球”也好,要求去营业厅办理也罢,都是具体表现,反映了其内心的三个大字:不情愿。毕竟降档将导致营收减少,销户更意味着用户流失,能“挽留”一个也算为财报作贡献。可这背后的逻辑相当滑稽。消费,本就讲究你情我愿,消费者拥有绝对主导权。可在运营商眼里,倘若你开户或升级套餐,那您是尊贵的顾客,业务可随时办、电话办、秒办。其服务之主动、处理之神速,令人啧啧称叹。可一旦要降级或注销,那在运营商眼里,你就是要跟他们的业绩过不去,就变成了要对付、要周旋的对象。于是,工作人员收起了和颜悦色,板起了面孔,开始说什么公司规定、业务权限,从中作梗、横加阻拦甚至反复刁难。这背后是什么逻辑?显然不是用户思维、顾客至上,而是业绩第一、利益至上。只有愿花钱、多花钱,你才是伙伴、贵宾,反之,就别怪服务“降级”。
这种做法能奏效?自然可以,一些人会因嫌麻烦而作罢,而每个人都会反感、厌烦。此举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直接损害用户权益,侵犯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如网友所言,越是设置障碍,想要更换运营商的愿望就越强烈。强行“挽留”,涉嫌侵权,且败好感、坏口碑,还可能被投诉、被曝光,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信息通信是一种“基础设施”,关系数以亿计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5G技术发展迅猛,各大运营商都在求新、求快、求尖端。可如果连“升易降难”这种题都“攻克”不了,实在可笑。对于消费者,不该用障碍来困住,而应用服务来留住。“店大欺客”、玩弄手段,只会把人推得更远。
在主观意愿之外,还须加强监管。对此,有必要来一轮专项整治,狠刹电信领域套餐“升易降难”、单方面开通收费项目、宣传套路多等歪风。再顺着这一话题说开去,很多App也将退订会员等按钮“藏”起来,给用户注销设置重重阻碍,这类通病真到了该狠治的时候了!(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