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安徽)
9月份时才交900元的夏季校服费,如今又让补交1400元的冬季校服费,初一开学还不到一个学期,校服费就要交2300元。考虑到江西南昌县实际消费水平,即便是当地的私立学校,也不得不说实在太贵了。
诚然,相比屡被曝光的“有毒校服”,“天价校服”问题似乎更小,至少只要家长的钱,不要学生的健康。而且,对样式单一、土里土气的“丑校服”,学生吐槽不迭久矣,随着生活条件更好,把校服做得精致一点,学生们穿得漂亮一点,本也无可厚非。
只是,初一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求一次性打包购买13件套的“校服套餐”,难免存在浪费。更何况,作为校服而言,根本没必要种类如此齐全。应该有价格更为亲民的“基础套餐”供学生家长自由选择,而不是一上来就只能统一购买“豪华套餐”。
从实用的角度说,该校13件校服套装中,像礼服、冲锋衣、毛呢大衣之类,根本没必要统一购买。愿意买的家长当然可以买,但强制纳入校服套餐中搭售,显然不合适,也背离了校服的本意。如果把这些去掉,费用可能会便宜一大半。之所以不去掉,会否因为这些衣服利润更高?公众不免紧接着就要问:校方为什么会同意?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校服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有集体的仪式感和内在的凝聚力,便于识别学生身份和学校安全管理,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在穿着上过度攀比,因而很有存在必要,家长们也不会不支持。但校服毕竟牵涉经济利益,学校管理者理应有预防教育乱收费的敏感意识,避免将其做成一桩生意,甚至暗藏权钱交易。
单论价格,13件衣服2300元的价格还算正常,谈不上真正的“天价”;相比之下,该校的校服采购程序,无疑问题更大。校服的样式和面料,厂家选择和套餐内容,都是学校决定的,家委会无法干涉,只是到了收钱的时候,才让家委会出面来当“坏人”。要说避嫌,这个嫌,避得未免太假。该校的校服收费,理应视为学校收费。
既然是学校收费,而且价格如此之高,自然就要经受教育乱收费的质疑。四年前,教育部等四部委曾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健全校服工作机制,强化由教育部门牵头的部门联动机制建设。故此,当地教育部门应该介入调查,捋一捋该校“天价校服”背后的利益勾连,查明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之类问题,将明文规定的家长自愿购买校服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此次事件引发的舆情热议,事实上给更多学校提了个醒。不是说,为了省麻烦,学校从此不搞校服了,而是应该思考,如何真正做好校服采购。如果校方并不打算在校服采购中赚钱,或者试图获得其他不正当好处,应该将校服的整个采购程序,交给家委会和家长代表们去负责,或者全程公开透明化。
选择校服款式、校服厂家,商议校服件数、校服价格,都应该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只要让校服采购在阳光下进行,相信既不会有家长们的怨言,也不会有“天价校服”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