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与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一张亮丽的无障碍“成绩单”。
这是一份在各个环节都极为出色的“成绩单”。在“基础题”环节,精心设计冬残奥村中每一个无障碍细节,让入住其中的人“有幸福的感觉”。在“重点题”环节,根据冬残奥会赛事特点及参赛者实际情况,对竞赛场馆等进行无障碍转换。从国家体育馆和“冰立方”内的无障碍看台及坡道设计,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可供轮椅使用的轿厢式缆车,让运动员能自如穿梭于场馆间,自在地观看比赛。“加分项”则来自9000余名冬残奥会志愿者的细心、贴心与爱心,以及“手语播报数字人”等技术的助力。这些“无微不至”,让运动员能够在任何场景中都凭借自身的力量自由行动,而不必过多地求助于外力,这是对运动员的尊重,体现出人文关怀。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无障碍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无障碍设施及服务的“有没有”与“好不好”,彰显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快完善无障碍设施,不断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帮助这些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他们施展所长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是社会应有的温度。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上,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的身姿其实是一个缩影,他们的身后,是无数因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而受益,能够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人们。
这份“成绩单”,是未来更进一步的新起点。正如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侯斌所言,“‘无障碍’其实是每一个人的需求”,“有一天我们可能也会变老,可能因为受伤坐在轮椅上……”无障碍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歇。首先,对于冬残奥会上行之有效的无障碍经验、技术要大力推广。如“手语播报数字人”这一帮助听障人士获取讯息的技术,就值得被应用于更多场景中。其次,对于冬残奥会中的无障碍标准要加快普及,以统一的标准促无障碍水平整体提升。据悉,目前正在组织编写《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中国方案》,为推动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示范参考。最后,还应以此次冬残奥会为契机,升级全社会的无障碍理念。要从无障碍设施和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以人为本,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无障碍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会文明的进步中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