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李强
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还有“负”可减!家庭教育支出和相应精力负担,家长还有“负”可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每一次安排部署减负,都不会落下提质,这次也照样不例外。《意见》在所提工作目标里就明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有“负”可减的背后,往往是有“质”可提。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教学质量跟上了,孩子能听得懂学得会,考的都是会的,做的都是对的,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现实下,哪还有家长顶着压力投入精力、时间和资金送孩子校外培训。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孩子压力大了,负担重了,都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可是,孩子某些学科跟不上又咋办呢,在老师顾不过来自己又辅导不了的情况下,家长只能寄希望于课外培训。
“需求论”是校外培训存在的最好解释。不论是觉得孩子学得轻松可以提一提,还是认为孩子学得困难急需补一补,释放的都是旺盛需求。而在需求的背后,折射家长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渴盼。
分析开来,一些地方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之所以减负效果不明显,甚至还陷入“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怪圈,原因或许多种多样,但不可回避也绕不开的在于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比如,作业多,暴露出的则是课堂学生吸纳不好,老师自身信心不足,只能通过作业的多一点实现学生知识点多掌握一点。又比如,拖堂的问题,暴露出的则是备课不足,课堂时间把握不好,下课铃声响起却发现该讲的还没讲完,于是就有了老师的拖堂。可以说,诸多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倒逼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用“质”提起来确保“负”减下来,这是“两减”的关键所在。这次《意见》就围绕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进行了系统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深化高中招生改革的问题,纳入质量评价体系的问题,都形成针对性的系统安排。
不论是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还是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向都非常明确,那就是力促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没有提质,哪有减负?孩子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一旦教育教学质量跟不上,“应教尽教”得不到保障,校外培训自然就会乘虚而入,家长自然就会想到校外培训。减负就是提质,提质就是减负,就让减负从提质开始!